賒貸的意思、賒貸的詳細解釋
賒貸的解釋
賒欠;借貸。《漢書·王莽傳中》:“又令市官收賤賣貴,賒貸予民,收息百月三。”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或從賒貸升鬥,約以時熟填還。” 清 馬建忠 《鐵道論》:“國帑雖空,獨不能賒貸而化無為有乎?”
詞語分解
- 賒的解釋 賒 (賒) ē 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或收款:賒欠。賒賬。賒購。賒銷。 長,遠:“長笛起誰家,秋涼夜漏賒”。“萬裡休言道路賒”。 古同“奢”,奢侈。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貸的解釋 貸 (貸) à 借入或借出:貸款。借貸。信貸。 推卸給旁人:責無旁貸。 寬恕,饒恕:嚴懲不貸。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賒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賒欠和借貸,指通過延期償還或信用方式進行財物借取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 賒貸(拼音:shē dài)指通過信用或延期支付的方式向他人借取財物,約定未來償還。既包含“賒”(延期支付)的行為,也包含“貸”(借貸)的性質。
2. 曆史背景與用法
- 古代政策:漢代王莽時期曾推行“五均賒貸”政策,由政府控制市場物價并向百姓提供賒貸服務,但實際執行中因官吏腐敗導緻效果不佳。
- 文獻記載:如《漢書·王莽傳》提到“賒貸予民,收息百月三”,說明賒貸可能涉及利息;唐代韓愈的《論變鹽法事宜狀》也提到賒貸用于糧食借貸。
3.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 商業場景:如供應商向企業提供貨物時允許賒貸,約定後續付款(例:“以賒貸方式向貴公司供貨”)。
- 財務困境應對:個人或家庭可能通過賒貸緩解臨時資金短缺(例:“四處向朋友賒借”)。
4. 與普通借貸的區别
賒貸更強調信用基礎和延期償還的特性,而普通借貸可能涉及即時交易或抵押擔保。例如,古代官方賒貸可能附加利息或政策目标,現代商業賒貸則基于合作信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用法,可參考《漢書》、唐代文獻或商業信用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賒貸
賒貸是指向他人去借貸貨款或以信用購物方式進行消費的行為。
字義拆分
賒:上負下者,代表負債的意思
貸:義務出借貨币或物品的行為
部首和筆畫
賒:貝部,5畫
貸:貝部,11畫
來源和繁體
賒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賒寫作賒,貸寫作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賒貸的寫法為借貸。
例句
1. 由于生意不好,他不得不賒貸才能維持生計。
2. 打開了賒貸的通道,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組詞
賒款、貸款、購賒、賒賬
近義詞
借貸、借款、信用購物
反義詞
還款、還貸、現金購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