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gwash pail] 〈方〉∶泔水桶
“潲桶”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潲桶(拼音:shào tǒng,注音:ㄕㄠˋ ㄊㄨㄥˇ)指“泔水桶”,即用于收集剩飯剩菜、廚房廢水的容器。
2. 字義分解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方言口語,尤其在描述農村或傳統廚房中存放食物殘渣的容器時常見。例如:“把剩菜倒進潲桶裡喂豬。”
4. 補充說明
“潲”字結構為左中右結構,“桶”為左右結構,整體屬于偏正結構的合成詞。
潲桶(shào tǒ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為“拍打水聲”的意思。它形容打水或倒水時水流撞擊容器所産生的聲音。
潲桶的部首是氵(三點水),也可以作為⺡。它的總共11畫,其中“氵”部2畫,“勺”部3畫,“口”部3畫,最後一個橫4畫。
潲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潲”字的右邊多了一個“漺”部,變成了「潲」。這是香港、澳門和台灣所使用的字形。
在古代,潲桶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所記載的,古時的潲桶字和現在的略有差别。它的寫法為“氵(三點水)上、下厥春字”,其中厥是指提起,春是表示水流動的意思。
1. 她用勺子激起水流,潲桶聲清脆動聽。
2. 在農村,你可以常常聽到潲桶的聲音,因為人們需要打水做飯。
潲灑、潲灌、潲滴、潲溉。
水聲、拍水聲。
寂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