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quire about]∶探聽偵察敵方的情報、動向等
經過數天哨探,我方得知敵人已準備棄城而逃
(2) [scout]∶舊指從事偵察工作的軍人
(1).即探子,偵察兵。 明 無名氏 《雲間雜志》卷上:“ 嘉靖 甲寅, 倭 亂, 張 應募, 方太守 雙江公 令為哨探,數泅水入賊巢,得真耗,且時斬 倭 首以獻。”《清史稿·兵志二》:“ 西安 總兵 潘之善 於 沙州 西南諸隘設哨探、置臺站防夷。”
(2).偵察;探看。《三國演義》第五八回:“當夜, 馬超 卻先使 成宜 引三十騎往前哨探。”《水浒傳》第九二回:“隻見 花榮 等五将,領遊騎從西哨探過東來。” 茅盾 《*********線》:“他已經派人在山頭瞭望,在公路旁哨探。”
(3).指探聽、打聽。《紅樓夢》第二四回:“今日還沒下來,二爺説什麼,我替你哨探哨探去。”
“哨探”是一個軍事術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指暗中偵察敵情的人或行為,既可作為名詞(偵察兵),也可作動詞(偵察行動)。該詞由“哨”(指軍事偵查人員)和“探”(探索、偵查)組成,強調秘密性和情報收集功能。
名詞用法
動詞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或《紅樓夢》第十二回的相關段落。
《哨探》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名詞,指的是在戰争或軍事行動中執行偵察、觀察、巡邏等任務的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哨探可以進行不同的監視職責,以确保安全和收集情報。
拆分部首:口 (kǒu)、⺍ (shí wǎng)、⺈ (shí fān)。
筆畫:哨 (9畫);探 (11畫)。
哨探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哨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而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中。繁體字“哨探”在簡體字中沒有特定對應的繁體形式。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哨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一種常見的變體是将“⺍”和“⺈”分别寫在“口”的左右兩側。而探字的寫法則較為穩定,大緻相似于現代的簡化字形式。
1. 在戰場上,哨探們時刻保持警惕,确保己方部隊的安全。
2. 這個地區的哨探們負責監視鄰國的行動和情報收集。
1. 哨兵:指在邊防、軍事基地等地負責警戒、巡邏等任務的軍人。
2. 偵察:指通過觀察、探測等手段來收集情報、了解敵情。
1. 站哨:指作為崗位站立以執行警戒職責的軍人。
2. 巡邏:指在一定區域内來回巡視、巡查以維護秩序或保衛安全。
回馬槍:指在事情進行到一半時突然轉身離去,不再執行任務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