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st] 由哨兵或巡邏部隊警衛和巡邏的固定地方
“哨站”是一個軍事和安全領域常用的詞彙,具體含義及延伸信息如下:
指由哨兵或巡邏部隊駐守的固定地點,主要用于警戒、巡邏和防禦任務。其核心功能包括:
在非軍事語境中,可比喻為組織内部設立的專門部門或崗位,用于監測特定風險或問題,例如企業設置“網絡安全哨站”()。
如需查看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
哨站是指為了警戒和偵察敵情而設立的小型防禦點或觀察點。通常位于邊境、要隘、軍事基地等重要位置,由軍隊或警察機構設置,用于監控周邊情況。
哨站的字形構成是由“口”(kǒu)部首和“火”(huǒ)部首組成。口部意為“口器”,火部則表示“火焰”。哨站總計有9畫。
哨站一詞最早見于《中國古代兵法》中,當時指的是設置在戰略位置上的觀察點。隨着軍事的發展,這一概念逐漸被擴大應用到其他安全和警戒領域。
哨站的繁體字為「哨站」,同樣采用了「口」(kǒu)部和「火」(huǒ)部的構造,保留了簡體字的部首組成和總畫數。
在古代漢字中,「哨站」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在篆書時期,哨站的字形可能存在細微的差異,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
1. 哨站的官兵時刻保持警惕,确保邊境安全。
2. 這個哨站位于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戰區的動态。
1. 哨兵:指在哨站執行警戒和巡邏任務的官兵。
2. 哨崗:指設立在邊境的防禦點或觀察點,與哨站含義相近。
3. 哨聲:指哨兵發出的警戒聲音。
1. 哨點:與哨站含義相似,都專門設立用于警戒和觀察的地點。
2. 崗位:通常指警察、軍人等職業中的工作地點,也有類似哨站的意義。
1. 收兵:指撤離或解散哨站或軍事陣地。
2. 解圍:指打破敵方對哨站的包圍,使其獲得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