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了罪并被判了刑的少年。在我國,少年犯的年齡為已滿十四歲不滿十八歲。少年在生理和智力上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響和引誘,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少年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我國專設未成年犯管教所,對他們執行刑罰。
少年犯指因實施犯罪行為而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其核心含義需結合法律定義與社會特征綜合理解: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少年犯”即“未滿十八周歲的犯罪者”,強調其未成年身份與犯罪行為的結合。該詞屬法律術語,區别于一般道德層面的“不良少年”,特指進入司法程式的未成年人罪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少年犯的年齡界限明确為14周歲至18周歲:
少年犯罪反映家庭、學校、社會多重責任的缺失。我國構建“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體系:
法學研究中,“少年犯”與“未成年犯”常作同義詞,但部分學者主張:
數據參考:據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年報,全國少年犯占刑事罪犯總數約2.1%,其中盜竊、故意傷害、聚衆鬥毆為主要犯罪類型。
“少年犯”指因犯罪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其定義和法律處理具有以下特點:
在我國,少年犯的年齡範圍是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危害行為不構成犯罪,而滿18周歲則屬于成年人犯罪範疇。
從寬處罰原則
根據《刑法》規定,對少年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主要因其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較弱。
特殊執行方式
刑罰執行場所為未成年犯管教所,區别于普通監獄,更注重教育矯治。
少年犯罪被視為社會問題,與家庭教育缺失、環境影響密切相關。這類犯罪不僅危害社會秩序,也反映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面臨的複雜挑戰。
可通過中國人大網、未成年犯管教所官網等權威渠道獲取更詳細的法律條文及矯治政策。
鮑魚之肆别才别乞部辦纏臂金導闆大氣保溫效應締約東圊翻跟鬥方外人風婆婆鳳觜古讀鬼箓孤客故例锢塞寒故合骨灰埃徊腸傷氣穢罵魂台禍患禍災翦精損慮狡犬角弦記丑言辯計窮力極久已局格慷慨激揚懇苦口訴魁昂凜烈南書房佞媚排數破惑潛涉鉗鏁漆椀诎曲掃難賞钿設科身榦升課深劾失落感危明溫顔文謅謅五更調誣拿霞編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