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栅鎖的鑰匙。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禀帖贅說》:“本集栅鑰,例係地方收掌,遇有過差,隨到隨啟。”
“栅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開栅鎖的鑰匙,用于開啟栅門或栅欄的鎖具。這一含義在清代文獻《福惠全書》中有明确記載。
讀音與結構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古代地方管理中,例如清代地方官員描述:“本集栅鑰,例係地方收掌,遇有過差,隨到隨啟”(《福惠全書·莅任·禀帖贅說》),表明栅鑰由地方管理者保管,用于緊急時開啟栅門。
現代相關性
該詞屬于古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可能涉及。
補充說明
“栅”字在古漢語中既可指竹木制成的圍欄(如栅欄),也可指代類似結構的防禦設施;“鑰”則泛指鑰匙或關鍵機關。兩字組合後,詞義偏向具體實物用途。
栅鑰(shā yào),常用作動詞,表示用栅欄或鐵鑰匙鎖住或打開門窗等。它由“木”和“钅”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代表栅欄,而“钅”代表鐵鑰匙。栅鑰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栅鑰是古代漢字的一種,其起源和來源尚不明确。在繁體字中,栅鑰的寫法為「柵銚」,拆分部首和意義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栅鑰的寫法多樣,主要體現在「鑰」字部分。例如:「栅鑰」、「柵鑰」、「栅钺」等。這些寫法也暗示了古代漢字演變的曆史和變化。
1. 他鎖好了門,用栅鑰把它鎖住了。
2. 她找不到栅鑰,所以無法打開大門。
3. 我将栅欄上的栅鑰交給了你。
栅籠、栅門、鐵栅、栅欄、鋼鑰、鑰匙、鑰證等。
近義詞:鎖、閉鎖
反義詞:打開、解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