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麝香。雄麝肚臍和 * 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 唐 王建 《宮詞》詩之一○一:“供禦香方加減頻,水沉山麝每回新。”
“山麝”是漢語詞彙,拼音為shān shè,指雄麝肚臍與生殖器之間的腺囊分泌物,即麝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山麝是雄性麝科動物(如林麝、原麝等)腺囊的幹燥分泌物,呈顆粒狀或塊狀,具有濃郁香氣。這種物質在傳統中藥和香料制作中應用廣泛,被視為珍貴藥材。
來源與特性
雄麝通過腺囊分泌麝香,最初為液态,經自然幹燥後形成固态。其香氣獨特,兼具藥用價值,常用于活血止痛、開竅醒神等功效。
曆史文獻引用
唐代詩人王建在《宮詞》中提及:“供禦香方加減頻,水沉山麝每回新”,表明山麝在古代已是宮廷制香的重要原料。
延伸含義
在文學或成語中,“山麝”偶爾被借喻為珍貴的人才或事物,象征獨特價值與稀缺性。
總結來看,“山麝”既是具體的物質名稱,也承載了一定的文化意涵。需注意,現代麝香多通過人工養殖獲取,以保護野生麝類資源。
《山麝》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一種山地生活的麝類動物,屬于麝科。這種動物體型較小,毛色偏灰紅,尾巴短而圓,善于攀爬,主要分布在山區森林和草原。
拆分《山麝》的部首是山(山字旁),筆畫為10畫。
繁體字的山麝是「山麝」。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山麝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古籍。
1. 這座山區是山麝的栖息地。
2. 據說山麝的麝香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與山麝相關的組詞有:
山林、山地、麝貓、麝香
山麝的近義詞有:山獐、麝香鹿。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