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nxi] 中國西北部的省,簡稱陝或秦。面積20萬平方公裡,人口2,890萬,省會西安。北部為黃土高原,中部為關中平原,南部為秦嶺、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儲量豐富,工業以輕工、紡織為主,是西北地區工業發達的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陝西漢語 快速查詢。
陝西(簡稱“陝”或“秦”)是中國西北部的省級行政區,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内涵:
位置與地形
位于中國内陸腹地,東接山西、河南,西鄰甯夏、甘肅,南連四川、重慶、湖北,北靠内蒙古。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地形分為三大自然區:
氣候與資源
氣候南北差異顯著,陝北屬溫帶季風氣候,關中暖溫帶,陝南為亞熱帶。礦産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儲量居全國前列,钼礦儲量全球第二。
文明發源地
陝西是中華文明重要源頭,出土過藍田猿人化石(距今80萬年),黃帝陵、半坡遺址等印證了早期文明活動。周、秦、漢、唐等14個王朝在此建都,西安(古長安)為十三朝古都及絲綢之路起點。
文化遺産
“陝西”源于西周時期以陝原(今河南陝縣)為界分治,以西稱“陝西”。曆史上項羽分封三秦王(雍王、塞王、翟王),故别稱“三秦”。
陝西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地理與文化的交彙樞紐,其曆史厚度與自然多樣性共同構成了獨特的地域魅力。
“陝西”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單位,位于中國的西北地區。它的拼音是Shaanxi,屬于簡體字漢字,沒有繁體字形式。
“陝西”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阝(阜)和山。其中,阝(阜)是表示“防禦”、“堡壘”的意思,山則表示“山地”。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8畫。
“陝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書籍和史料中,常用“陝”來指代陝西地區。後來,為了進一步區分此地與山西、河南等地的“陝”字,添加了“西”字,以表示其在中國的西部地理位置。
“陝西”這個詞在繁體字中并沒有特定的形式,因為在繁體字中,通常采用簡化字形式,也就是跟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關于“陝西”這個詞,在古代常用的寫法包括“陝西”、“陝西”、“陝西阙”等。這些寫法反映了不同時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漢字發展和演變。
1. 陝西是中國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曆史遺迹和人文景觀。 2. 我們計劃下個月去陝西旅遊,探索那裡獨特的風景和美食。
1. 陝北(shǎn běi):指陝西省北部地區。 2. 陝南(shǎn nán):指陝西省南部地區。 3. 陝西話(shǎn xī huà):指陝西方言。
陝西的近義詞包括“陝”、 “陝省”。
陝西的反義詞為“非陝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