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聞。 晉 郭璞 《<爾雅>序》:“《爾雅》者,蓋興於中古,隆於 漢 氏,豹鼠既辯,其業亦顯,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九引 唐 張懷瓘 《書斷下》:“﹝ 庾肩吾 ﹞才華既秀,草隸兼善,累紀專精,徧探名法,可謂贍聞之士也。”
“贍聞”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àn wén,其核心含義為博聞,指知識廣博、見聞豐富。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爾雅序》《書斷》等文獻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贍聞(shàn wé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謙虛恭敬地聽聞”。在古代經文和文獻中,人們常常用贍聞來表示對于他人的意見、善行或學問知識表示尊敬和崇敬。
贍聞由兩個部首組成:赤(chì)和文(wén)。赤是指火燒木材的火焰,表示火的象形,同時也是“紅”的本義。而文表示圖案、文字,也是許多文字和漢字的本義部首。
贍聞的筆畫總數為16畫,其中赤部的筆畫為7畫,文部的筆畫為9畫。
贍聞最早見于《書經·變賢文》。其中的一句話是:“贍聞在言,肆臾翼翼無夭。”意思是“謙虛地聽聞他人之言,謹慎行事,沒有發生錯誤和危險。”這裡的贍聞被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并能從中受益。
贍聞的繁體字為贍聞。
在古代寫法中,贍聞的文部在上面,赤部在下面,相比現代的左右結構有所不同。古時的寫法不同于現在,但字形的基本構造和含義基本保持一緻。
1. 學者應該贍聞前賢的經驗和教訓,不斷進取。
2. 感謝您對我的贊賞,我會贍聞您的教誨。
贍養、贍赢、贍供、贍扶、聞名、聞達。
傾聽、聆聽、聽聞。
漠視、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