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枇杷的意思、山枇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枇杷的解釋

野枇杷。 唐 元稹 《山枇杷》詩:“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潑血。” 唐 白居易 亦有《山枇杷》和《山枇杷花》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枇杷(Viburnum erosum Thunb.)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植物學指向的名詞,特指一種忍冬科莢蒾屬的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詞義及特征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釋

“山枇杷”為複合詞: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 葉:葉片革質,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葉背密被星狀絨毛,形似枇杷葉《浙江植物志》第6卷,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ISBN 9787534102090,第312頁。
    • 花:聚傘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花期4-5月。
    • 果: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可食用或釀酒,果期9-11月《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4冊,科學出版社,1975年,ISBN 9787030048925,第322頁。
  2. 習性:常綠或半常綠,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多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疏林或灌叢中《中國樹木志》第3卷,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503814173,第2015頁。


三、分布與用途


四、名稱辨析

需注意與以下植物區分:


結論:

“山枇杷”在漢語中特指忍冬科莢蒾屬植物Viburnum erosum,其命名源于山地生境與形似枇杷的葉片及果實。該詞兼具生态描述與形态比拟的雙重語義,是漢語植物命名中“以形喻物”的典型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山枇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山枇杷指野生的枇杷,與人工栽培的枇杷不同,屬于自然生長的植物。其名稱來源于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的詩作,如元稹《山枇杷》中描述“花似牡丹殷潑血”,白居易的詩則進一步描繪了其生長環境與形态特征。


二、文學與植物學特征

  1. 文學意象
    唐代詩人常以山枇杷為題材,如白居易的詩中寫道:“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既描寫了其生長于深山溪邊的特性,又通過對比桃李、芙蓉,突出其獨特美感。
    詩中還提到山枇杷“根株離石難移植”,暗喻其野生特質或象征懷才不遇的遺憾。

  2. 植物特性
    山枇杷的花色彩豔麗,形似牡丹(如元稹詩中“殷潑血”之喻);葉在風中搖曳時如火焰翻騰,朝陽下似籠罩紅紗。
    其果實可能較普通枇杷小,但具有藥用價值。


三、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山枇杷”可引申為比喻外表平凡但内在優秀的人或事物。例如:“他雖其貌不揚,卻是山枇杷般的人物。”不過此用法多見于特定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四、相關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詩歌中的描寫,可查閱元稹、白居易相關詩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徇半成品腷膊丙科碧雲騢裁缺朝昔辰居塵世喘呼辭面打脊鬥煎方程憤憤不平豐裁複核服衆感愕攻逐乖中官命過賬寒熱穢莽嘉寵疆事颉篆井旟矜情作态卷土重來科限連號立式緑文赤字蠻僰慕賢能迩配報辟地批較乾倔清運人涉卬否任真自得蓐收删刈善衣生兵盛談剩餘産品稅銮殊庭酸骨玩誤毋害瞎聊銜訓誵訛消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