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陝津的意思、陝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陝津的解釋

即今 茅津 渡。以南岸在古 陝縣 (今屬 河南省 )城西北,故名。《三國志·魏志·杜畿傳》:“﹝ 曹操 ﹞於是追拜 畿 為 河東 太守。 固 等使兵數千人絶 陝津 , 畿 至不得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陝津是中國古代黃河重要渡口名稱,其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陝"指代地理方位,特指陝州地區(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漢語大詞典》記載該字本義為"古地名,今河南陝縣一帶"。"津"為會意字,《說文解字》釋作"水渡也",即河流渡口。兩字組合構成專有地名,意為"陝州地域内的黃河渡口"。

二、曆史地理定位 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陝津在南北朝時期是連接黃河南北的軍事要沖,具體位置位于今三門峽市西北黃河沿岸。該渡口與著名的茅津渡共同構成古代崤函古道的水陸聯運節點,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特别标注其"北臨黃河,南依崤山"的地理特征。

三、文化延伸意義 在文學創作中,陝津常作為黃河天險的象征意象出現。唐代詩人王維《宿鄭州》中"陝津臨古戍"的表述,即借助陝津的地理特征強化詩歌的時空縱深感。這種用法在《全唐詩典故辭典》中被歸納為"以實指虛"的創作手法典型範例。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史為樂主編《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郦道元《水經注》(中華書局校釋本)
  4. 範之麟主編《全唐詩典故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陝津”是古代黃河渡口的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地理位置
    陝津即今茅津渡,位于古陝縣(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西北部,因地處黃河南岸的陝縣而得名。這一渡口是古代黃河中遊的重要交通節點,連接今山西與河南地區。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東漢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河東郡官員衛固等人叛亂,曾派兵阻斷陝津,導緻太守杜畿無法渡河。此事記載于《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印證了陝津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性。

  3. 現代對應與延伸
    茅津渡現為河南省三門峽市與山西省平陸縣之間的黃河渡口,仍保留部分曆史功能。需注意,部分資料誤将“陝津”解釋為陝西與天津相隔遙遠的成語,此說法缺乏廣泛依據。

“陝津”是古代對茅津渡的特定稱謂,兼具地理标識和曆史事件載體的雙重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辯問标新競異兵不接刃承侍赤熛怒弛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室東齊墩座方單反稅風雩崗子更曆共德光出溜挂衣冠回拜毀節魂消膽喪巾帼奇才錦石霁威巨富君子人舉座叩谒來自老衣魅鄉密彀墨水殍餓飄瓦千斤使橋起麒麟客窮酸餓醋屈威熱羹薩滿上竿掇梯韶顔升行弞杻時和年豐嗜芰束苣殊隱俗韻桃花運淘浚怗息徒涉豌豆微粒缃緑熙春斜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