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斫的意思、采斫的詳細解釋
采斫的解釋
砍伐。 唐 柳宗元 《行路難》詩之二:“虞衡斤斧羅千山,工命採斫杙與椽。” 宋 蘇轼 《巫山》詩:“窮探到峯背,採斫黃楊子。” 清 張岱 《西湖夢尋·集慶寺》:“經始時,望青採斫,勳舊不保。”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斫的解釋 斫 ó 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斫伐。斫喪(刵 )(喻摧殘、傷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傷害身體)。 筆畫數:; 部首: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采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ǎi zhuó,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指“砍伐樹木”,即通過斧頭等工具進行伐木取材的行為。例如唐代柳宗元《行路難》中提到的“工命採斫杙與椽”,宋代蘇轼《巫山》詩中“採斫黃楊子”等,均為此意。
-
擴展含義
在成語用法中,衍生出“通過努力獲取資源或利益” 的比喻意義,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隊的奮鬥過程。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
文獻例證
- 柳宗元《行路難》:“虞衡斤斧羅千山,工命採斫杙與椽”,描繪了大規模伐木的場景。
- 蘇轼《巫山》詩:“窮探到峯背,採斫黃楊子”,體現對自然資源的探索與利用。
- 清代張岱《西湖夢尋》提到“望青採斫”,反映古代建築取材的過程。
-
現代應用
在工作或學習中,可用于鼓勵積極行動,如“團隊需采斫多方資源,方能達成目标”。
三、注意事項
- 比喻義的權威性:其引申義(比喻獲取資源)多見于網絡詞典(如、4),傳統典籍中未明确記載,使用時可結合語境判斷。
- 常見組詞:如“采斫黃楊”“采斫杙椽”等,多與古代詩文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行路難》《巫山》等原文,或查閱古典文學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斫》這個詞是古代漢字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砍伐、采伐或削減的行為。下面是關于《采斫》的更多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采斫》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采”和“斫”。其中,“采”是左右結構,筆畫數為8;“斫”是上下結構,筆畫數為5。
2. 來源:《采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體演變過程。字義中的“采”來自于象形,形似人在山上采摘的動作;而“斫”是由人物在澳門玩龍虎山寫法簡化演變而來。
3. 繁體:《采斫》的繁體形式為“採斫”。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的變體較多。對于《采斫》來說,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埰斮”。
5. 例句:以下是幾個使用《采斫》的例句:
- 他們在山林中進行采斫,收集木材作為建築材料。
- 這位木工師傅能夠娴熟地運用采斫技巧,将木頭加工成漂亮的家具。
- 這塊石頭上可以看到明顯的采斫痕迹,看來曾經有人用斧子劈過。
6. 組詞:與《采斫》相關的組詞有:采伐、砍伐、斬斷、削減等。
7. 近義詞:與《采斫》類似意義的詞語有:伐木、砍伐、割斷等。
8. 反義詞:與《采斫》相對的詞語可以是種植、栽培等,它們描述了與《采斫》相反的行動。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