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正午之後,約一兩點鐘之間。《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這天待好晌午歪咧,管保也該餓了。”
“晌午歪”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時間概念,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總結來看,“晌午歪”核心指代午後一兩點鐘的時間節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兒女英雄傳》原文或方言研究資料。
晌午歪是一個有趣且常用的俚語,常用于描述人在午飯後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的狀态。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晌”、“午”、“歪”三個部分。
1. “晌”部分是由“日”義旁構成,表示時間。“晌”字的筆畫數是8。
2. “午”部分,由“十”和“丂”構成,表示12點。它的筆畫數是4。
3. “歪”部分,由“止”和“非”構成,表示不正常、偏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9。
晌午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北京方言。晌午是指從中午12點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而歪意味着不正常的狀态,由此形成了晌午歪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晌午歪”的寫法是「晌午歪」。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晌午歪」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态。在隸書裡,各個字的形态與現代字體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并未發生太大變化。
一些常見的與“晌午歪”相關的例句:
1. 中午吃得太多了,下午工作時總是感覺晌午歪。
2. 忙碌的一上午後,我感到有點晌午歪,需要喝杯咖啡提提神。
3. 午飯後,他的工作效率明顯下降,整個人都晌午歪了。
一些與“晌午歪”相關的詞語:
1. 迷糊:形容人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的狀态。
2. 瞌睡:形容人困倦、想要睡覺的狀态。
3. 散漫:形容人做事不認真、不專注的狀态。
晌午歪是用于形容午飯後人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的狀态的俚語。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晌(8畫)、午(4畫)和歪(9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北京方言,繁體字寫作「晌午歪」。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形态與現代字體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穩定。一些例句和與該詞相關的詞語包括迷糊、瞌睡和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