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taxes] 納稅
繳納稅款。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他須開着鋪子,似乎專為上稅與定閱官辦的報紙。” 柯岩 《追趕太陽的人》四:“不知道誰一高興說出‘過年我殺了一口豬’, 吳丙治 馬上就得走過去說:‘上稅,兩塊五。’多敗興!”
“上稅”是現代漢語中表述稅務行為的規範用詞,其核心含義指納稅人依法向國家稅務機關繳納應付款項的過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的定義,該詞強調履行法定納稅義務的完整流程,包含稅款核算、申報及繳納三個關鍵環節。
從法律規範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23修訂版)第四條明确規定,納稅人需按法定程式完成稅款繳納,涵蓋增值稅、所得稅等18個主要稅種。實施層面包含自主申報(如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和代扣代繳(如企業工資薪金代扣)兩種主要形式。
詞源考證顯示,“上稅”作為專業術語始見于1931年《中華民國稅法草案》,後經1950年《全國稅政實施要則》規範化。相較于口語化的“交稅”,該詞更突出納稅行為的規範性與程式合法性。
在具體應用場景中,該術語常見于企業財務報告(如“上稅憑證”)、政府公告(如“納稅申報期限”)及法律文書(如“逾期上稅滞納金”)等正式文書。其近義詞“納稅”側重義務屬性,而“上稅”更強調具體實施過程。
“上稅”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公民或企業向國家繳納法定稅款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上稅”指“繳納稅款或納貢物品”,強調公民履行納稅義務以支持國家運行和公共事業發展。其核心含義與國家稅收制度直接相關。
詞語結構
用法與例句
相關擴展
社會意義
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用于公共設施、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體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
如需進一步了解稅收類型或政策,可參考政府稅務部門發布的官方文件。
哀慕愛網骉骉水餐柴辭達大恺箪瓢倒投倒竈燈彩琱辒第二職業反本還原放缺梵夾風鏟風旌軌節澔澔涆涆環靶荒誕無稽绛雲剪辟吉神九鼎魚可敬誇妍鬭豔轠轠斂闆涼薯斂身連心理喻露潔論據蘆雪面觸儾軟俳優畜之拼搏平心定氣嵌入人事不知散積深度詩寮史體淑德水老鼠鐵掀投贽土羵婉麗圍追堵截五行相克武毅仙階邪巧楔形文字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