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處理工作,解決問題,甯可少一些,但是一定要徹底。 毛6*澤6*東 《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九節:“對于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于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漢語 快速查詢。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是一個源自軍事戰略的成語,現被廣泛應用于工作、學習及解決問題的領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意思是“擊傷對方十個手指,不如直接斬斷其一根手指”。比喻解決問題時,與其廣泛但淺層地處理多個方面,不如集中力量徹底解決一個關鍵點,以達到更顯著的效果。
出處與背景
出自毛澤東《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對于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于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這一戰略強調在戰争中應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非分散攻擊導緻消耗戰。
戰略思想核心
現代引申應用
該思想被引申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哲學關聯
與“庖丁解牛”中“切中肯綮”(精準切入要害)的理念相通,均強調抓住核心矛盾的重要性。
這一成語既是軍事戰略的精華,也是指導現實決策的智慧,其核心在于“集中力量辦要事,追求徹底而非表面”。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是一句中國成語,意思是在傷害他人時,有時候僅僅删除或斷絕某個關鍵的部分會比在多個地方造成傷害更具有破壞力。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為“手”(手指)和“刀”(斷),總共3個部首和12個筆畫。
根據曆史記載,這句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而另一種說法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代諺語。
在繁體字中,《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成語書寫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斷》字古代寫法為「斷」。
這句成語的例句可以是:“我們在與他人争論時,應該掌握重點,集中火力攻擊,因為傷害他人隻需要一擊,《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以下是一些與此成語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手指、手部、刀劍、傷害、破壞力。
近義詞:以卵擊石、痛打落水狗。
反義詞:甯可放過千人,不可放過一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