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記的意思、上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記的解釋

古代典籍。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然嘗觀上記,近古以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夫何故哉?” 汪繼培 箋:“《呂氏春秋·務本篇》雲:‘嘗試觀上古記。’ 高誘 注:‘上古記,上世古書也。’”

進呈奏記。 宋 蘇轼 《謝監司啟》之一:“退屬紛縈,遂疎上記;遽叨榮問,徒益厚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記"的漢語詞典釋義

"上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指上古的記載或史書:

    • 這是"上記"最核心的古義。"上"指上古、前代,"記"指記錄、記載。合起來指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獻記錄,尤指官方史書或重要典籍。
    • 例證與引用:
      •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丞相李斯在建議焚書時提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所不去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雖然未直接出現"上記"二字,但"秦記"即秦國史書,屬于"上記"範疇。後世在引用或讨論此類古代史籍時,可用"上記"指代。
      • 更直接的例證可見于《漢書》或後世注疏中引用前代史書時,常以"上記雲"、"按上記載"等開頭,意指"根據古代史書記載"。
  2. 指前述的文字或内容:

    • 在行文中,"上"可指"上文"、"前面","記"指"記述"、"記載"。因此,"上記"可引申指前面(上文)所記述、提及的内容。
    • 例證與引用:
      • 這種用法在古籍的注釋、奏章或論述性文本中較為常見。例如,在分析某段曆史事件時,作者可能寫道:"如上記所述,此事發生于某年某月...",這裡的"上記"即指前文已經叙述過的内容。
      • 現代一些嚴謹的學術著作或仿古文體中,偶爾也會沿用此用法,意指"前文已述"。

"上記"一詞主要承載曆史文獻的厚重感。其首要含義是指上古或前代的官方記載、史書典籍,體現了對曆史傳承的指代。其次,在行文邏輯中,它也可指前文已經記述的内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理解該詞需緊密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判斷其具體指向的是古代文獻還是文章的前述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上記”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具體用法來理解,主要涵蓋以下兩類解釋:

一、行政制度相關

  1. 官府上報機制
    指古代地方官府向中央上報政務的流程,包括財政收入、土地增減、戶口數量、自然災害等。該制度起源于戰國時期的秦國,西漢設“記相”一職專門管理此類事務,成為中央了解地方的重要手段。

二、文獻典籍相關

  1. 古代典籍的統稱
    指代上古或前代文獻,例如東漢王符在《潛夫論·思賢》中引用“上記”讨論曆史興衰,并提到其與《呂氏春秋》中“上古記”的關聯。
    宋代蘇轼在《謝監司啟》中也用“上記”指代需要進呈的文書,延伸為官方文書的記錄形式。

三、其他引申用法

  1. 現代語境中的擴展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記錄行為”,如記錄會議要點或重要信息(例:“他将會議内容上記下來”),并衍生出“銘記于心”的抽象含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潛夫論》《呂氏春秋》等文獻,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蒙悲凄本誼鼻須茀郁不知自量岔道茶飯巢南塵阛尺一诏沖賬床頭錢春枕怵心爨琴寸步難行迨及電鑒洞光對禁惡逆發奸摘伏刮剌剌絓誤含啼寒灺號恸黃吻或人金谷友卷秩絕食窺勘浪梗雷達站僚列鄰首馬絆美髯公螟蝗牧宰賠饷凄感氣逆取裁認明入奏僧迦梨神策收纜刷淤熟門熟路田土調悅調嘴調舌外辦下逐客令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