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墳的意思、上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墳的解釋

[honour the memory of the dead at a grave] 到死者墳前祭奠

詳細解釋

亦作“ 上墳 ”。到墳前祭奠死者。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清明節》:“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墳;但一百五日(指寒食日)最盛。”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一折:“今日 孫員外 請咱兩個上墳,須索去走一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 張員外 夫妻珍寶也似的待他,每年春秋節令,帶他上墳,就叫他拜自己的父母,俱不與他説明緣故。”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今年初二,他沒能去拜年,心中老覺得不安。他盼望他們能在清明的時節來上墳。”


見“ 上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墳”是漢語中一個傳統用語,指到逝者墳前進行祭奠的祭祀活動。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詞義:指到墳墓前祭奠逝者,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與尊敬。其核心意義在于“追思”與“傳承”。
  2. 别稱:又稱“掃墓”,尤其在清明節等重要祭祀節日中使用。

二、儀式與習俗

  1. 祭品:通常包括燒紙錢、擺放水果和熟食等供品,若逝者生前有特殊喜好(如煙酒),也可攜帶。
  2. 儀式細節:部分地方習俗要求繞墳順時針撒七鍬土,且不可拍打墳土,以示莊重。
  3. 時間節點:多在忌日、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一(寒衣節)及春節前後進行。

三、文化意義

  1. 情感表達:通過祭祀寄托哀思,維系家族情感紐帶,體現敬老孝親的傳統價值觀。
  2. 祈福消災:民間認為上墳可為後人祈福,如“故人輕撫輕人眉,為你消去半生災”的說法。
  3. 世代傳承:部分地區有“上墳不過三代”的民俗,即三代以内的直系親屬需祭拜,超出則逐漸簡化。

四、注意事項

  1. 儀式禁忌:避免空手祭拜,需攜帶供品;祭奠時保持肅穆,不可嬉笑打鬧。
  2. 環保意識:現代提倡用鮮花代替燒紙,減少火災隱患和環境污染(綜合多地政策建議)。

如需更完整的習俗細節或地方差異,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民俗記載(如、3、7、12)。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墳的意思

上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祭掃墳墓。通常在清明節或者祭祀先人的日子,人們會前往祖先的墓地,獻上供品,祭掃墓地,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墳的拆分部首是土和上,土是部首,上是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部首土有3筆,上偏旁有8筆。

來源和繁體

上墳這個詞源自古代漢族的宗族制度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需要供奉和慰托,才能得到安撫和保佑。因此,祭祀祖先的習俗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繁體字“上墳”也是與這個詞的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可以參考《康熙字典》等古代字典來了解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例如,“上墳”在古代可能會寫作“上墳”。

例句

1. 清明節,人們紛紛前往祖墳上墳,祭掃先人。

2. 我每年都會回老家,去上墳祭奠爺爺和奶奶。

3. 上墳是一種表達對逝去親人思念之情的方式。

組詞

祭祀、墓地、掃墓、敬意、思念

近義詞

祭奠、祭拜、祭掃

反義詞

不祭祀、忘卻、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