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nour the memory of the dead at a grave] 到死者墳前祭奠
亦作“ 上墳 ”。到墳前祭奠死者。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清明節》:“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墳;但一百五日(指寒食日)最盛。” 元 蕭德祥 《殺狗勸夫》第一折:“今日 孫員外 請咱兩個上墳,須索去走一遭。”《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 張員外 夫妻珍寶也似的待他,每年春秋節令,帶他上墳,就叫他拜自己的父母,俱不與他説明緣故。”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今年初二,他沒能去拜年,心中老覺得不安。他盼望他們能在清明的時節來上墳。”
見“ 上墳 ”。
“上墳”是漢語中一個傳統用語,指到逝者墳前進行祭奠的祭祀活動。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習俗細節或地方差異,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民俗記載(如、3、7、12)。
上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祭掃墳墓。通常在清明節或者祭祀先人的日子,人們會前往祖先的墓地,獻上供品,祭掃墓地,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上墳的拆分部首是土和上,土是部首,上是偏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部首土有3筆,上偏旁有8筆。
上墳這個詞源自古代漢族的宗族制度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需要供奉和慰托,才能得到安撫和保佑。因此,祭祀祖先的習俗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繁體字“上墳”也是與這個詞的意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可以參考《康熙字典》等古代字典來了解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例如,“上墳”在古代可能會寫作“上墳”。
1. 清明節,人們紛紛前往祖墳上墳,祭掃先人。
2. 我每年都會回老家,去上墳祭奠爺爺和奶奶。
3. 上墳是一種表達對逝去親人思念之情的方式。
祭祀、墓地、掃墓、敬意、思念
祭奠、祭拜、祭掃
不祭祀、忘卻、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