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洞的意思、山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洞的解釋

[cave;cave in the mountain] 山中自然形成的洞穴

詳細解釋

山中洞穴。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荊州 清溪 、 秀壁 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唐 劉得仁 《題王處士山居》詩:“溪雲常欲雨,山洞别開春。” 賴維紀 《親人》:“在一個繁星閃閃的晚上,我們離開了那個住了四個多月的山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洞(shān dòng)指山體中自然形成或人工開鑿的穿通式孔穴,通常具有入口狹窄、内部中空的特征。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山:地表隆起的自然地貌,由土石構成。
    • 洞:物體中穿通或深陷的穴狀結構。

      二者結合指“山體中的孔穴”,強調其自然地理屬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核心特征

    山洞需滿足以下條件:

    • 位置:形成于山體内部或底部;
    • 結構:至少有一個入口,内部空間大于入口截面;
    • 成因:以自然力作用(如流水侵蝕、岩層塌陷)為主,人工開鑿為輔。

      來源:《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二、延伸内涵

  1. 功能與文化象征

    • 實用功能:古代作為人類居所(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軍事防禦(如貴州屯堡山洞)或宗教場所(如敦煌莫高窟);
    • 文學意象:在神話傳說(如《山海經》中的“洞天福地”)和詩詞中象征隱秘、超脫世俗的境界。

      來源:《中國洞穴文化》,地質出版社,2009年。

  2. 科學分類

    按地質成因可分為:

    • 喀斯特溶洞(石灰岩受水溶解形成,如廣西桂林七星岩);
    • 火山熔岩洞(岩漿流動後凝固成空洞,如吉林長白山熔岩隧道);
    • 海蝕洞(海浪侵蝕海岸岩壁形成,如台灣野柳女王頭周邊洞穴)。

      來源:《中國岩溶學》,科學出版社,2013年。


三、權威參考

  1. 語言學依據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明确界定:“山洞是山上的洞穴,多指自然形成者。”(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2. 地質學定義

    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術語》将山洞歸類為“地表至地下具連通性的岩石空洞,深度大于寬度”(GB/T 50266-2013國家标準)。


注:以上釋義綜合工具書、學術著作及國家标準,未引用網頁來源以确保信息權威性。如需擴展閱讀,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或《地球科學大辭典》(地質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山洞”指山中自然形成的洞穴,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自然形成
    指由地質作用(如水流侵蝕、岩層斷裂)在山體中形成的天然洞穴,常分布于山腰或山頂。

  2. 詞源解析
    漢字“洞”的篆書構形中,“氵”表示水流,“同”表示屋脊棟梁的隱蔽性,引申為山體中幽深的暗道。

二、用法與實例

  1. 文獻記載

    • 唐代劉得仁《題王處士山居》:“溪雲常欲雨,山洞别開春。”描述山洞與自然氣候的關系。
    • 《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提到“山洞裡跳出一隻老虎”,體現古代文學中山洞的神秘感。
  2. 現代描述
    例如“液化霧氣鑽入山洞”“山洞中休息”,均指其作為遮蔽場所的物理屬性。

三、引申含義

比喻隱蔽、秘密的場所,如“山洞蠻”代指古代深居山中的族群。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構詞或古籍用例,可參考《述異記》《漢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牓樣飽經憂患邊地邊思不曉世務不形大阪頂棒陡變短绌風吹馬耳富民渠格什文功課佹誕紅殷殷皇族毀形滅性濩渃護胸徼名加行節符矜才使氣驚吉利金龜九達倔聱可地課田老阿媽連艦劣弟黎朦子靈矯醴泉飂叔騾子營瞀視靡貳鞶組胼冒鋪寫窮池之魚取成劭勸諟谛使役矟騎曙體四方志私學館天一托音枉渚尾生之信委卸我山謝傅墩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