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ntains and rivers—landscape]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1).山嶽、江河。《易·坎》:“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唐 沉佺期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 漢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鏡中。”《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又問了問 褚一官 走過幾省,説了些那省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 陳毅 《重過三峽》詩:“山川壯麗欣重睹,舊夢依稀認血痕。”
(2).借指景色。 唐 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之六:“祇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
(3).指名山大川。《書·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傳:“九州名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
(4).指名山大川之神。《楚辭·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禦兮,命 咎繇 使聽直。” 朱熹 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史記·蒙恬列傳》:“﹝ 秦始皇 ﹞道病,使 蒙毅 還禱山川,未反。”
“山川”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維度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山川(shān chuān)的字面意義是山嶽與江河的統稱。例如《詩經》中“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描繪了山水的遼闊景象。從地質學角度,它指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山地地貌,其中“山”為高聳的地形,“川”為山間跨越的河谷或平原。
自然景觀的代稱
常被用來泛指壯麗的自然風光,如“祖國壯麗的山川”。唐代杜甫詩句“自有一山川”則借山川表達淳樸的田園景色。
名山大川的象征
在古籍中,山川常指代具有特殊地位的山河,如《尚書》提及“望于山川”即祭祀名山大川的傳統。
文化與神靈意象
部分文獻将山川神格化,如《楚辭》中“山川備禦”指代山川之神,反映古人對自然的崇拜。
“山川”既是自然地理的實體,也是文化、美學與信仰的載體。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或地質學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2)及古籍文獻。
山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豐富的意義。以下是對山川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山川的拆分部首是山(shān)和川(chuān)。山的部首是山,川的部首是川。它們的總筆畫分别是3畫和6畫。
山川來源于古代漢字,由于山和川是自然界的兩個重要地物,因此它們被放在一起表示山和水流,即山川。在繁體字中,山川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山和川的寫法有所不同。山的古時候寫法是山字頭上有三個小點,川的古時候寫法是川字底部有三個橫線。
1. 看那座山川,如詩如畫。
2. 隨着河水的流向,山川也逐漸變化。
山川可以與許多其他詞語組合,形成不同的詞組,如山川河流、山川壯麗、山川秀美等。
與山川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山河、山脈、江河等。
與山川意思相反的詞語是平原、海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