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竹節、葫蘆等制作的粗陋飲器。 北周 庾信 《奉報越王惠酒》詩:“野爐然樹葉,山杯捧竹根。” 唐 杜甫 《送惠二歸故居》詩:“崖蜜松花熟,山杯竹葉春。” 清 朱彜尊 《古藤書屋餞梁孝廉》詩:“山杯深窪匏,野簌脆嚼菌。”
“山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用竹節、葫蘆等天然材料制作的簡陋飲器,常見于古代山野生活場景。例如:
比喻虛假的光環或虛名,源自典故:
相傳古時有人将普通山杯誇大為珍貴器物以炫耀家境,後“山杯”成為諷刺虛張聲勢的代名詞。使用場景多與揭露表面浮華、強調實質内涵相關,如:“他的成就不過是山杯,經不起推敲。”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典故細節,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山杯》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山”和“杯”。
“山”是指地球上的自然地貌,即高大的陸地上的隆起部分;而“杯”是指一種用來盛放飲料的容器。因此,《山杯》可理解為将山巒與杯子結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将山巒作為杯子的形狀。
《山杯》中的“山”字的拆分部首是“⼭”,它屬于旁部首。
《山杯》中的“杯”字的拆分部首是“木”,它屬于中部首。
對于筆畫來說,拆分部首“⼭”的筆畫數為3畫,拆分部首“木”的筆畫數為4畫。
《山杯》這個詞并非是出自于古代文獻或是漢字的正式部首,它是一首詩的标題。這首詩是由中國古代詩人周邦彥創作,題目為《山杯鏡賦》,描述了山杯鏡的美麗,充滿了詩意的意境和意象。
《山杯》的繁體形式是「山杯」。
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山杯》這個詞來說,一般并沒有特定的古代漢字寫法,因為其來源是一首近代的詩歌,所以其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差别。
1. 持《山杯》,傾諸江海,一醉方休。
2. 遠觀萬山如杯狀,仿佛《山杯》插雲。
組詞:山峰、山水、杯盤狼藉
近義詞:山峰、山丘、山嶽
反義詞:平原、杯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