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真經的意思、三真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真經的解釋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合稱三真經。後道教奉為主要經典。 唐 劉禹錫 《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未幾,復以能通《道德》、《南華》、《沖虛》三真經進 盩厔 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真經》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特殊的文化概念,其釋義需要結合文獻學與宗教哲學角度綜合考據。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記載,“三真”一詞最早見于道家典籍,指代道教核心經典《道德真經》《南華真經》《沖虛真經》的合稱,分别對應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和列子《沖虛經》的尊稱。這類經典在宋代被官方納入道藏體系,成為道教修習的重要典籍。

從訓诂學角度分析,“真”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引申為修真得道的至高境界。因此“三真經”可理解為指引修真者達成至真境界的三部綱領性著作。中國哲學史專家任繼愈在《中國道教史》中指出,這種“三經并立”的體系建構始于唐代重玄學派,旨在通過不同維度的哲學闡釋構建完整修真體系。

現代宗教學研究顯示,“三真經”的核心理念包含:道體論(《道德》闡釋宇宙本源)、心性論(《南華》論述精神自由)、實踐論(《沖虛》指導修真方法)三個層面。這種三分法結構在《雲笈七籤》等道教類書中得到系統化梳理,形成具有階梯性的修真理論框架。需要說明的是,該術語在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等通用辭書中尚未單列詞條,其釋義主要依據專業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三真經”是道教經典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真經指三部道家經典合稱:

  1. 《道德真經》:即《老子》,由老子所著,核心為“道法自然”。
  2. 《南華真經》:即《莊子》,莊子所著,主張逍遙無為。
  3. 《沖虛真經》:即《列子》,列子所著,強調虛靜沖和。

二、曆史地位

唐代起被道教奉為核心經典,如劉禹錫《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記載,通曉三真經者可獲官職推薦。

三、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三真經”可泛指某一領域的基礎原理或真理,如“管理三真經”等比喻用法。

四、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三真”(宋代名臣稱號)混淆,後者指曆史人物而非經典。

以上内容綜合了道教經典定義、曆史文獻記載及引申用法,主要來源包括滬江詞典、漢典等權威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弊帚千金藏匿黪墨澄辨鋤鈎當東發覆膚末雇腳國際貿易故作高深好自為之宏猷驚魄景骛積思舊侶舊文砍砸器控瀝誇強冷債廉恥伶牙俐嘴六寶命薄謬論撓詞甯省辔筴蒲窩子強調瓊敷齊纨铨席卻掃髯蘇弱化弱酸三頭對案删改商胡梢槭深刻説不盡蘇合損之又損停滞剔牙杖頭飾完備未來主義文帖杇刀物離鄉貴無尤無怨笑次效伎箫籁小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