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及第的意思、三元及第的詳細解釋
三元及第的解釋
三元:科舉時代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及第:科舉應試中選。從鄉試到殿試都考中第一名。
詞語分解
- 三元的解釋 指科舉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第一名,即解元、會元和狀元;明代又指殿試的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詳細解釋.農曆正月初一。是日為年、月、日之始,故謂之三元。 南朝 齊 王儉 《諒闇親奉烝嘗議》:“公卿
- 及第的解釋 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隻用于殿試前三名狀元及第詳細解釋科舉應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隋 唐 隻用于考中進士, 明 清 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亦省稱及第。 唐
網絡擴展解釋
“三元及第”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指考生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分别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其核心含義與背景如下:
一、定義與考試層級
- 鄉試
每三年在各省舉行,因在秋季進行又稱“秋闱”,考中者稱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 會試
鄉試次年春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闱”,考中者稱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 殿試
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者稱進士,第一名為狀元。通過這三場考試且均獲頭名,即為“三元及第”。
二、曆史與文化意義
- 科舉制度的巅峰象征
三元及第始于隋唐科舉制度成熟期,明清時期成為固定概念。因考試競争激烈,曆史上僅十餘人獲此殊榮,如唐代崔元翰、明代商辂等。
- 社會地位的躍升
獲得三元者不僅被授予官職,其家族亦享殊榮,成為“光宗耀祖”的典範。
- 現代寓意
如今常被引申為對學業成就的極高期許,或用于風水擺件中象征文運亨通。
三、補充說明
- 别稱:又稱“連中三元”。
- 對比:與“累試不中”形成鮮明反差,凸顯其難度。
如需了解具體曆史人物案例或科舉制度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博物館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三次考試中都以第一名的成績及格。這個成語拆分的部首是“立”和“白”,部首“立”表示站立,部首“白”表示顔色。它的拆分筆畫是5畫。
來源與繁體
《三元及第》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其中“三元”指的是殿試、鄉試和會試這三個階段的考試。“及第”指的是以第一名的成績及格。
在繁體字中,三元及第的寫法是「三元及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三元及第的寫法和現代相比稍有不同。其中,“及”字的古代寫法是“即”,意為立即、馬上的意思。這個寫法體現了古代對及第的快速獲得的期待。
例句
他在連續三年的考試中都獲得了第一名,實現了三元及第的目标。
組詞
三元及第的相關詞彙有三元、及第、考試、成績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金榜題名、登科及第。
反義詞:落榜、第二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