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數家計算甲子的方法。 清 黃宗羲 《七怪》:“形法,理之顯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三變而為三元白法。方位,一定不易者也;三元白法,隨時改換者也。其法即曆書所載一白、二黑、三碧、四緑、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六十年為一元,三元凡一百八十年。上元起一白,中元起四緑,下元起七紫。”
“三元白法”是古代術數家用于計算甲子的一種方法,主要涉及時間周期與九星方位的結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三元白法以六十年為一“元”,共分上、中、下三元,合計180年。每元對應不同的九星起始位置:上元起一白,中元起四綠,下元起七紫。九星包括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源自曆書中的方位吉兇理論。
計算方法與用途
該方法通過九星循環推算時間與方位的關系,例如上元甲子年以一白為始,中元甲子年以四綠為始,下元甲子年以七紫為始,循環往複。這種計算常用于風水、擇日等領域,結合方位變化判斷吉兇。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七怪》中提及三元白法,将其歸類為“晦理”之術,認為其方位規則複雜且隨時代調整,與“顯理”的形法(如地貌風水)形成對比。
相關概念辨析
需注意“三元白法”與佛教“三白法”(身、口、意淨業)無關聯,後者屬于宗教術語。
總結來看,三元白法是結合甲子紀年與九星方位的傳統術數體系,反映了古代中國對時空關系的哲學化推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推算規則,可參考《七怪》原文或曆書典籍。
“三元白法”是一個漢語詞組,由三個字組成。“三元”是“三個元素”的意思,“白法”則是指“白色的方法”。這個詞組的字面意思是用白色的方式或方法來表達或實現三個元素的含義。
“三”字的部首是“(口字底)” ,它是一個指代口的部首;“元”字的部首是“(人字底)”,它指代人的意思;“白”字的部首是“(日字頭)”,它指代太陽、白天或白色。
“三”的筆畫數是3畫,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書寫;“元”的筆畫數是4畫,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書寫;“白”的筆畫數是5畫,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書寫。
“三元白法”一詞的創作來源較為模糊,沒有确切的記載。根據文獻和研究,它可能源于古代繪畫或美術創作領域,指的是用白色來勾勒或呈現出三個元素的基本形态或關系。
在繁體字中,“三元白法”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涉及到的字的形狀和結構可能會有一些差别。但是在目前可查的古代文獻中,沒有發現關于“三元白法”這一詞的具體古漢字寫法。
在美術創作中,藝術家可以運用“三元白法”來表現畫面中的光影效果。
三元素、白色、方法。
白色技法、三色塑造。
三元黑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