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散夥。《人民日報》1967.12.3:“大聯合是‘大湊合’,要‘散攤’。”參見“ 散夥 ”。
“散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散攤”主要指“散夥”,即團體、活動或臨時組織的解散。例如《人民日報》1967年曾用該詞批評“大聯合是‘大湊合’,要‘散攤’”()。
常見于口語,描述集體活動結束的場景,如牌局結束、店鋪收攤等()。
擴展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散攤子”(帶後綴“子”)可引申為分攤責任或費用,強調共同分擔以減輕個體壓力()。例如家庭或團隊中分配任務時使用。
解散團體/活動
“二小跟夏日站起來,美妖妖老闆說大家别散攤子啊?”()
“晚上十點,小吃街的散攤子已收工。”()
分攤責任/費用
“項目超支後,大家決定散攤子,各自承擔部分費用。”()
如需進一步查詢例句或來源,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查字典()等平台。
散攤是指将某項費用或負擔平均分攤給多個人或單位,以減輕個人或單位的負擔。
散攤的拆分部首為手和立,其中手的部首為手,筆畫為4;立的部首為立,筆畫為5。
散攤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并且在現代漢語中得到廣泛使用。
散攤的繁體字為「散攤」。
在古代漢字中,散攤的寫法并無太大差别,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似。
1. 在我們小區裡,每個月的物業費都需要進行散攤。
2. 這筆費用太大了,我們需要将其散攤給不同的部門。
散攤的相關組詞有:平攤、分攤、分擔。
散攤的近義詞有:分攤、均攤。
散攤的反義詞為集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