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楊萬裡 于東園辟九徑,分植不同的花木,名曰“三三徑”。 宋 楊萬裡 《三三徑》詩序:“東園新開九徑,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紅梅、碧桃、芙蓉九種花木,各植一徑,命曰三三徑。” 宋 周必大 《上巳訪楊廷秀》詩:“回環自斸三三徑,頃刻常開七七花。”
“三三徑”是宋代詩人楊萬裡為其東園設計的園林景觀,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詞源與設計
該詞源于楊萬裡在自家東園開辟的九條小徑,每條小徑分植不同花木,包括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紅梅、碧桃、芙蓉九種植物,因“三三得九”的數學關系而得名。楊萬裡在《三三徑》詩序中明确提到這一命名邏輯:“命曰三三徑”。
文化意象
這一設計體現了文人雅士對自然意趣的追求,通過不同花木的搭配營造出移步換景的園林美學。宋代詩人劉辰翁、張炎等也在作品中引用“三三徑”,如“何須更待三三徑,也自長拖衫袖”,賦予其隱逸閑適的象征意義。
與“三徑”的區分
需注意“三三徑”與典故“三徑”(指歸隱者家園)不同。前者是具體園林設計,後者出自漢代蔣诩隱居時“舍中有三徑”的典故,二者文化内涵有差異。
曆史考證
楊萬裡在《癸丑正月新開東園》詩中提到建造細節:“周遭旋辟三三徑,隻怕芒鞋卻費錢”,印證了其營建過程及對田園生活的投入。
“三三徑”是宋代文人園林美學的典型代表,通過數字與植物的巧妙組合,既體現數學意趣,又寄托了詩性的自然觀。如需更深入考據,可查閱《誠齋集》相關詩作及宋代園林文獻。
《三三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條小巷子或小徑。
《三三徑》的部首是“辵”,共有9筆。
《三三徑》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淇奧》中的一句詩:“維予三三,集于穆桑。”這句詩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三三徑》的繁體字為「參參逕」。
在古代,有些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三三徑》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參參徑」。
那個小鎮上有一條幽靜的三三徑,我喜歡在那裡散步。
其他與《三三徑》相關的詞語有:
與《三三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三三徑》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