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從某種原質中放散出來的氣體。《漢書·天文志》:“星者,金之散氣,其本曰人……漢者,亦金散氣,其本曰水。” 晉 張華 《女史箴》:“茫茫造化,二儀既分,散氣流形,既陶既甄。”
(2).出氣,發洩怨憤之氣。《金6*瓶6*梅詞話》第二四回:“爹嫌你,管我甚事?你如何拿人散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散氣漢語 快速查詢。
“散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氣體散發
指從某種物質中釋放出的氣體。例如《漢書·天文志》提到“星者,金之散氣”,即用“散氣”描述金屬元素釋放的氣态物質。
發洩情緒
在口語中常表示通過某種方式排解怨憤,如《金瓶梅詞話》中“拿人散氣”即指借他人出氣。
西醫中的“疝氣”
俗稱“散氣”,指人體組織或器官通過薄弱處移位到其他部位,如臍疝、腹股溝疝等,多因咳嗽、肥胖等因素引發,症狀包括局部包塊、疼痛等。
中醫的“元氣虧散”
部分民間說法認為“散氣”與元氣不足有關,表現為疲倦、頭暈、腰膝酸軟等症狀,但此解釋權威性較低。
古籍中“散氣”還被用于哲學或自然現象描述,如晉代張華《女史箴》提到“散氣流形”,指氣體擴散與物質形成的關聯。
提示:若需了解醫學診斷或治療,建議參考專業醫療機構信息(如來源)。
散氣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散和氣。散指分散、消散、放松等意思,氣則指氣息、能量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散氣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理論。在中醫理論中,散氣指的是通過調節人體的氣血、協調機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使其不再緊張或過度壓力下工作,達到放松和平衡的狀态。
散氣的繁體字是「散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不同。例如,散氣可以寫作「散炁」,「炁」是指氣息、能量等。這種寫法更強調調和氣息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關于散氣的例句:
組詞:散步、散發、散場、散會等。
近義詞:緩解、放松、舒緩。
反義詞:積聚、緊張、壓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