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舉的意思、三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舉的解釋

(1).三次殺牲備膳。舉,殺牲盛馔。《周禮·天官·膳夫》:“王齊日三舉。” 孫诒讓 正義:“王齊日,朝食蓋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則或少牢或特牲,故雲三舉。”

(2).謂哭泣三次。《孔叢子·陳士義》:“﹝ 郈成子 ﹞聞 甯喜 作難,右宰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

(3).三度舉事。《新五代史·梁臣傳·敬翔朱珍等傳論》:“蓋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統 淮南 ,遂與 孫 、 楊 争,凡三十年間,三舉而三敗。”

(4).指三期科考。《宋史·選舉志一》:“﹝ 乾德 元年﹞定諸州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士‘文理紕繆’者殿五舉,諸科初場十‘不’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十‘不’殿三舉,第一至第三場九‘不’并殿一舉。”不,指文理不通。殿三舉,即指停止科考資格三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科場·預傳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試,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則三舉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舉”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用法:

一、傳統釋義(基于古籍及詞典)

  1. 三次殺牲備膳
    指古代帝王齋戒時,一日内三次用不同規格的牲畜準備膳食。例如《周禮·天官·膳夫》記載:“王齊日三舉”,鄭玄注解釋為朝食用大牢(牛、羊、豕三牲),日中及夕食用少牢或特牲(羊或豕)。

  2. 哭泣三次
    源自《孔叢子·陳士義》,描述郈成子在聽聞友人遇害後,“還車而臨,三舉而歸”,即三次舉哀痛哭後離開。

  3. 三度舉事
    指三次發起行動或事件,如《新五代史》提到“三舉而三敗”,強調多次嘗試但未成功。

  4. 三期科考
    古代科舉考試中連續三次參加科考,或指某一階段的考試制度,但具體記載較少。


二、現代擴展用法

部分現代語境中,“三舉”被引申為通過三次持續的行動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标,強調堅持不懈的努力。例如“三舉措确保工作成效”等表述,常見于政策或管理類文本。


三、使用場景

若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周禮》《孔叢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舉的意思

《三舉》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某個問題或事情中進行三次考慮、舉證或操作。它多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行為或思考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舉》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由三個「人」字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三舉》最初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一書中。該詞的出現是為了強調在做出重要決策時要多加思考,要進行三次驗證和推敲。

繁體

「三舉」是《三舉》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三舉」的寫法稍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㐦」。雖然寫法不同,但其含義和用法仍然一緻。

例句

1. 在做決定之前,我們應該進行三舉以确保我們的選擇沒有問題。

2. 他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三舉過後再作決策。

組詞

- 舉一反三

- 三思熟慮

- 三思而後行

近義詞

- 考慮多次

- 周密思考

反義詞

- 一舉成谲

- 欠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