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色的意思、才色的詳細解釋
才色的解釋
才華和姿色。《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 馬後 聞 楊 二女皆有才色,迎而訓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之妻,後主 叔寳 之妹,封 樂昌公主 ,才色冠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老嬷﹞帶笑説道:‘小道人隻身在此,所慕娘子才色兼全,他陰溝洞裡想天鵝肉吃哩!’”
詞語分解
- 才的解釋 才 (③④纔) á 能力:才能。口才。這人很有才幹。 指某類人(含貶義):奴才。蠢才。 方,始:昨天才來。現在才懂得這個道理。 僅僅:才用了兩元。來了才十天。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色的解釋 色 è 由物體發射、反射的光通過視覺而産生的印象:顔色。色彩。色相(刵 )。色調(刼 )。 臉上表現出的神氣、樣子:臉色。氣色。色厲内荏。 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種類:各色用品。 品質,質
網絡擴展解釋
“才色”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代才華與姿色的結合,多用于形容女性兼具才智與外貌的雙重優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才:指才華、學識或能力,強調内在的智慧與才能。
- 色:指容貌、姿色,側重外在的美麗。
- 二者結合後,“才色”形容一個人(尤其是女性)兼具才情與美貌,如《後漢書》中提到的“楊二女皆有才色”。
2.曆史與文學用例
- 古籍記載:唐代孟棨《本事詩》中描述樂昌公主“才色冠絶”,《紅樓夢》第六十四回也提及“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
- 文化象征:漢代昭陽殿因才色兼備的女子居住,成為尊貴與寵幸的象征。
3.語言擴展
- 日語借用:日語中“才色”同樣表示才貌,如“才色兼備”形容才貌雙全的人。
- 近現代用法: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贊美性描述,如“才色為一時之冠”(形容董小宛)。
4.發音與注音
5.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帶有古典色彩。
- 注意語境:避免用于輕浮評價,以免物化女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本事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才色
才色是一個表示某人天賦才華和容貌美麗的詞語。它由“才”和“色”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才字的部首是“扌”,筆畫數為3,色字的部首是“色”,筆畫數為6。
來源
《才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中,“悲哉!神人之性難于并于俗人,天下之人不知自己也!性異而弗别,道異而弗得。乖乎居世而反其真者,衆矣!其稽之也深矣,而衆人弗之能知也!豈其幾時欤?唯天有時,朝聘于宇宙之間者,必叙至德,言才色。”
繁體
在繁體字中,才色分别寫作「才」和「色」,沒有什麼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才有多種寫法,其中一種是「纔」,色也有多種寫法,其中一種是「曐」。
例句
他不僅有才色雙全,還善良又熱心。
組詞
才子、美色
近義詞
才貌雙全、聰穎美麗
反義詞
平庸、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