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青黃不接時期。 蕭三 《紅軍打來晴了天》:“三荒五月有飯吃,九冬十月有衣添。”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荒五月漢語 快速查詢。
“三荒五月”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指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期,尤其與古代農耕社會相關。字面含義中:
農耕背景
在傳統農業中,三月春耕結束,五月夏種未始,兩段時間農田無作物産出,形成“荒月”。此時農民需依靠存糧或野菜充饑,生活較為艱難。
比喻意義
可引申為事物處于停滞、空閑或資源匮乏的狀态。例如形容經濟困難期或項目空檔期。
文化引用
現代文學作品中常以此描述困境,如蕭三的詩句:“三荒五月有飯吃,九冬十月有衣添”(出自《紅軍打來晴了天》),表達對改善生活的期盼。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實際農耕周期因地域氣候差異可能有所不同,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三荒五月》是一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意思是指遙遠的時間或空間。下面将對這個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解析。
成語《三荒五月》的三個字分别拆分的部首是:三(一刀),荒(艹字頭),月(月字旁)。其中,《三荒五月》的三個字的總筆畫分别是:三(3畫),荒(9畫),月(4畫)。
《三荒五月》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成公二年》。其中的一句話是:“餘三荒五月,不庭不屬,不繹不績。”意思是說,在三個季節的長時間内,都沒有接到命令,沒有報告工作的成績。
《三荒五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荒伍月”。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些不同。《三荒五月》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叁荒伍月”。
他辭職後三荒五月都沒有找到新工作。
組詞方面,可以将“三荒五月”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三年五載”、“長路漫漫”。
與“三荒五月”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漫漫長夜”。
沒有與“三荒五月”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