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鼎的别名。《史記·楚世家》:“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 司馬貞 索隱:“三翮六翼,亦謂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 章炳麟 《沉荩哀辭》:“淪三翮六翼使填 泗水 兮,纓黍木青珠而為鯀勒。”
“三翮六翼”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三翮六翼是九鼎的别名,特指古代象征王權的九鼎。這一說法源自《史記·楚世家》中“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的記載,司馬貞索隱進一步解釋:“三翮六翼,亦謂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
(注:“翮”指鼎的空足,“翼”指鼎耳,三翮加六翼共九部分,故代稱九鼎。)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形容“人才出衆”,實為誤解。其本義僅與九鼎相關,未延伸至比喻才華的用法。需注意區分語境,避免混淆。
九鼎是夏商周時期的傳國重器,象征政權正統。《左傳》記載“禹鑄九鼎”,後世常以“問鼎”喻争奪天下。因此,“三翮六翼”作為九鼎别名,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三翮六翼》這個詞源于《詩經•小雅•南山有嘉木》中的一句詩:“三翮美翼,豈弟君子。” 三翮六翼形容的是美麗的羽毛和翅膀,常用來比喻人的品質高尚,具有崇高的真誠和高貴的品德。
《三翮六翼》的拆分部首是“三”、“六”和“翼”。其中,“三”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1;“六”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2;“翼”的部首是“羽”,筆畫數為9。
《三翮六翼》這個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小雅•南山有嘉木》中的一句詩,被用來形容美麗的羽毛和翅膀,後來借用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和價值觀念,強調人的品德高尚和修養。
繁體字的《三翮六翼》為「三翮六翼」。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三翮六翼》可以寫作「三隺六翼」,字形略有差異。
他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他的修養和堅持高尚的美德,他是一個真正有着《三翮六翼》的人。
三翮六翼的組詞有:五翮十翼、八翮九翼等等,借用于形容人品和修養非常高尚的意境。
近義詞有:高尚、崇高、品德高尚。
反義詞有:庸俗、卑劣、品德低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