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論式的意思、三段論式的詳細解釋
三段論式的解釋
邏輯名詞。也叫三段論、三段論法。形式邏輯間接推理的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部分組成,故稱。如:“凡金屬都能導電”(大前提),“銅是金屬”(小前提),“所以銅能導電”(結論)。
詞語分解
- 三段的解釋 .猶言三節,三塊。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 江 中有節度石三段,廣百步,高五六丈。”.指三段論式。 清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近人或謂 印度 三支,即是 歐洲 三段。”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網絡擴展解釋
“三段論式”是邏輯學中的核心概念,由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提出,指一種由兩個前提推導出結論的演繹推理形式。其基本結構如下:
1. 三段論的組成
- 大前提:普遍性陳述(如“所有人都會死”)。
- 小前提:特殊性陳述(如“蘇格拉底是人”)。
- 結論:通過前提聯結得出的推論(如“蘇格拉底會死”)。
2. 核心特點
- 演繹性:結論的必然性依賴前提的真實性和邏輯結構的有效性。
- 中項作用:大、小前提通過一個共同概念(中項,如“人”)聯結,确保推理鍊條的嚴密性。
- 有效性條件:
- 前提必須為真;
- 中項至少在一個前提中被完全陳述;
- 結論的謂項和主項需在前提中出現。
3. 常見類型與示例
- 标準三段論:如“所有人會死(大前提),蘇格拉底是人(小前提)→蘇格拉底會死(結論)”。
- 省略三段論:實際對話中可能省略某個前提(如直接說“蘇格拉底會死,因為他是人”)。
- 無效三段論:若前提不真或結構錯誤,結論可能無效。例如:
- 大前提:“所有鳥會飛”(不真,如鴕鳥不會飛);
- 小前提:“企鵝是鳥”;
- 結論:“企鵝會飛”(邏輯結構有效但結論錯誤)。
4. 應用領域
- 哲學與邏輯學:研究理性思維的基本規則。
- 法律與辯論:用于構建嚴謹的論證。
- 數學證明:驗證定理的推導過程。
若需進一步了解三段論的“格”(如第一格、第二格)或“式”(如Barbara、Celarent等古典分類),可參考邏輯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段論式》的意思
《三段論式》是一種由亞裡士多德提出的邏輯推理方法,用于建立合理的論證。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前提1、前提2和結論。通過前提與結論之間的推理關系,可以推導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段論式》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立”、“矢”、“冖”,其中“立”是上部首,表示站立,具有直立的意思;“矢”是中部首,表示箭,象征方向性;“冖”是下部首,表示覆蓋,具有遮蔽的含義。根據筆畫數量來拆分,《三段論式》共有13畫。
來源
《三段論式》最早見于亞裡士多德的作品《邏輯學》中,他使用這種邏輯方法來推導合理的結論,并将其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工具。亞裡士多德的《邏輯學》對西方哲學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繁體
《三段論式》的繁體字為「三段論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三段論式》的古代寫法為「又立矢冖麼」。
例句
一個例句:所有人類都會死亡(前提1),若蘇珊是人類(前提2),那麼蘇珊也會死亡(結論)。這個例子展示了《三段論式》的典型運用。
組詞
組詞方面,可以有:論證、論點、邏輯、推理、推導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三段推理、三段推論。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與《三段論式》相對的概念,但由于《三段論式》本身沒有明确的對立概念,因此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