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的意思、三寸金蓮的詳細解釋
三寸金蓮的解釋
舊時稱婦女纏過的小腳。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鞋襪》:“名最小之足者,則曰三寸金蓮。”《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六回:“你那三寸金蓮,要跑起來怕到不了十裡,就把你累倒了!” 郭沫若 《黑貓》:“我自己在心裡叫了一聲,因為那隻下了轎的尊腳才是一朵三寸金蓮。”
詞語分解
- 三寸的解釋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 金蓮的解釋 舊指纏足婦女的小腳三寸金蓮詳細解釋.金制的蓮花。事本《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 潘妃 行其上,曰:‘此 * 華也。’”後因以稱美人步态之美。 唐 李商隱 《南朝》詩:“
網絡擴展解釋
“三寸金蓮”是中國古代對女性纏足後形成的小腳的稱呼,這一習俗源于封建社會的畸形審美,現被公認為對女性身心傷害極大的陋習。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起源
- 基本含義:指女性通過纏足使腳部畸形縮小至約三寸(約10厘米),因形似蓮花而得名。
- 起源争議:纏足起源時間說法多樣,包括夏禹、隋唐等,但學界普遍認為其始于五代或北宋,并在南宋後逐漸普及。南唐後主李煜命宮嫔以布裹足作“新月狀”的記載,被視為重要推動因素。
2.實施方式與等級劃分
- 纏足過程:女性多在5-6歲時用布條緊裹雙腳,将除拇趾外的四趾折斷并壓向腳心,形成弓彎的“筍形”,伴隨劇烈疼痛和終身行動受限。
- 等級标準:根據腳的大小分為“金蓮”(三寸)、“銀蓮”(四寸)、“鐵蓮”(四寸以上),三寸被視為最高“美”的标準。
3.名稱由來與文化背景
- “金蓮”來源:
- 佛教象征:蓮花在佛教中象征純潔,裹足後腳形似蓮花瓣。
- 曆史典故:南朝齊東昏侯命潘妃赤腳踏金箔蓮花行走,稱“步步生蓮”,後衍生為對女性腳的雅稱。
4.社會影響與批判
- 對女性的壓迫:纏足導緻骨骼變形、行動困難,成為限制女性自由和參與社會活動的工具。
- 現代評價:20世紀後逐漸被廢止,現多被視為封建糟粕的象征。例如,大躍進時期“小腳女人”一詞被用來批評保守思想。
5.文學與語言中的體現
- 成語用法:作為貶義詞,常見于明清小說(如《老殘遊記》《鏡花緣》),形容纏足女性的腳。
- 文化符號:雖被廢止,但“三寸金蓮”仍作為曆史符號,反映古代審美與性别壓迫的交織。
如需進一步了解纏足的具體演變或相關文學作品,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曆史文獻及小說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寸金蓮》的意思
《三寸金蓮》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金蓮是一種美麗而珍貴的花朵,用來比喻美貌的女子,而三寸則是一種表達手法,用來表示女子容貌極其絕美。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寸金蓮》的拆分部首是“十”和“艹”,其中“十”表示數目,而“艹”表示植物。筆畫共有13畫。
來源
《三寸金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戲劇作品《西遊記》中。這個成語後來通過流傳口口相傳,成為了常用的詞語。
繁體字
《三寸金蓮》的繁體字為「三寸金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三寸金蓮」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三寸」和「金蓮」這兩個主要部分的表達。
例句
他的妻子長得如《三寸金蓮》,讓人無法移開目光。
組詞
金蓮兒、蓮花、三寸、金頭
近義詞
冰肌玉骨、閉月羞花、國色天香
反義詞
貌美如花、丑陋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