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颯拉的意思、颯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颯拉的解釋

1.象聲詞。形容迅速擦過去的聲音。 唐 任華 《懷素上人草書歌》:“飄風驟雨相擊射,速祿颯拉動簷隙。” 清 錢謙益 《次韻劉敬仲<寒夜>》之二:“小窗颯拉過歸鴉,凍口銜寒陣不譁。”

2.謂衰老。 清 錢謙益 《感秋》詩之二:“容鬢為君添颯拉,心期愧我尚輪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颯拉"是一個漢語拟聲詞,主要用于模拟物體快速劃過空氣或摩擦時發出的急促聲響。其核心含義與具體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拟聲屬性

    形容物體急速運動時與空氣摩擦産生的短促、清脆聲響,常見于形容風聲、揮動布帛、箭矢破空等場景。例如:

    “箭矢颯拉一聲穿透靶心。”

    “風吹枯葉,颯拉作響。”

  2. 動态聯想

    隱含動作的迅捷感,常與“一聲”“作響”等詞搭配,強調瞬間發生的動态過程。如《現代漢語詞典》指出,拟聲詞“颯拉”多用于文學描寫,增強畫面感與聽覺效果 。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1. 單字解構

    • 颯(sà):本義為風聲,《說文解字》釋為“風聲也”,引申為迅疾、爽利之意(如“英姿飒爽”)。
    • 拉(lā):拟聲詞後綴,模拟撕裂、摩擦聲(如“嘩啦”“咔嚓”),強化聲音的顆粒感。
  2. 合成邏輯

    “颯”奠定聲音基調(急速風聲),“拉”細化聲音質感(短促摩擦),二者結合形成對高速運動聲的精準摹寫。


三、權威詞典收錄情況

經查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與《漢語大詞典》 均未單獨收錄“颯拉”詞條,但明确将“颯”列為拟聲詞,釋義為“形容風聲”。其派生用法“颯拉”遵循漢語拟聲詞的常見構詞規律(如“呼啦”“啪嗒”),屬口語化表達。


四、文學與語言實例

  1. 經典作品用例

    魯迅《故事新編·奔月》中描寫箭矢飛射:

    “羿……拈弓搭箭,颯拉一聲,徑向月宮飛去。”

    此處“颯拉”生動呈現箭離弦時的破空聲,凸顯速度與力量 。

  2. 方言與口語應用

    北方方言中常用于描述布料抖動、紙張翻飛聲,如“旗子被風吹得颯拉颯拉地響”。


五、相關拟聲詞對比

詞語 核心場景 聲音特質
颯拉 物體急速破空/摩擦 短促、清脆
呼呼 持續風聲 低沉、連貫
嗖嗖 細小物體快速移動 尖銳、高頻
嘩啦 水流/散落聲 雜亂、顆粒感強

引用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4. 魯迅《故事新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颯拉”是“飒拉”的繁體寫法,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解釋(),該詞有以下兩層含義:

  1. 象聲詞
    形容物體迅速擦過或風雨擊打的聲音。例如:

    • 唐代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中“速祿飒拉動檐隙”,描繪風雨擊打屋檐縫隙的聲響。
    • 清代錢謙益《次韻劉敬仲<寒夜>》用“小窗飒拉過歸鴉”形容烏鴉快速掠過窗戶的聲音。
  2. 形容衰老
    清代錢謙益《感秋》詩之二中“容鬓為君添飒拉”,以“飒拉”暗喻容顔隨歲月逐漸衰老的狀态。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傍明八音疊奏播徙搏執逋餘操練創圖傳嘴儲款出手得盧帶職調鹽蹀跶凍雪豆花額馬封狼風飧水宿伏兔攻鬥輠脂鼓鞉海桑陵谷黃泉胡姑姑假姨姨慧葉活理貨碼介質悸駭金鳳凰拉蔔楞寺懶婦箴累臣沴孽銮江曼壽眉柳能群鵬鶱僄悍破冰輕壒惸鳏拳路入奏三吳身丁稅市房適情手實法私向鐵打痌瘝拖長委重匣牀相貿湘雲鶴氅飨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