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娩;産子。 漢 王充 《論衡·四諱》:“三曰諱婦人乳子,以為不吉。”《北史·豆盧勣傳》:“有白烏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
(2).以乳哺嬰。《梁書·諸夷傳·扶桑》:“女人胸前無乳,項後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新唐書·叛臣傳下·高骈》:“有一婦方踞而乳子。”
(3).幼小的動物;幼兒。 唐 杜甫 《雨不絕》詩:“舞石旋應将乳子,行雲莫自濕仙衣。”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鐵道論》:“公司定則:上艙人二十文,中艙人十五文,下艙人十一文,而國稅二文;乳子不取。”
“乳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分娩/産子
指婦女生産的過程,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哺乳行為
表示用乳汁喂養嬰兒。例如:
幼兒/幼小生命
指代嬰兒、幼崽或幼年階段。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衡》《北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閱中醫典籍如《内經》。
《乳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哺育嬰兒的母親”或“母親給哺乳動物喂奶的行為”。
《乳子》的部首是“乙”,總共有3個字,分别是“乙”、“丿”、“子”。根據五筆字型輸入法,它的拆分筆畫序列為2畫、1畫、3畫。
《乳子》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字形與意義源于中國古代對哺乳行為及母親照料嬰兒的反映。
《乳子》的繁體字為「乳子」。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乳子是由「乃」和「子」兩個部分組成。
1. 她是一個負責任的乳子,一直照顧着她的孩子。
2. 這隻母獅正在給她的乳子喂奶。
乳房、乳牛、哺乳、奶液、奶嘴等。
母親、媽媽、媽、娘、豢養等。
孩子、幼兒、雄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