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fucian learning] 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
儒家的原則、學說、思想。《墨子·非儒下》:“勝将因用儒術令士卒曰:‘毋逐奔,揜函勿射。’”《史記·封禅書》:“ 竇太後 治 黃 老 言,不好儒術。” 唐 韓愈 《石鼓歌》:“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 丘 軻 。”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廢封建而置郡縣,黜儒術而任名法。”
“儒術”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體系,後逐漸演變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儒術指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及思想,以孔子、孟子等為代表,核心包括仁、禮、孝、忠等倫理觀念,強調道德修養與社會秩序。在漢代“獨尊儒術”後,其内涵擴展為官方意識形态,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依據。
道德倫理
主張“仁者愛人”“克己複禮”,注重個人品德與社會和諧,如《荀子·富國》提到“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
禮樂制度
提倡通過禮制規範行為,以“樂”教化民心,如《史記》記載漢武帝設太學推廣儒術。
教育理念
強調“有教無類”和“學而優則仕”,主張通過教育培養君子人格。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典籍如《史記》《荀子》或相關學術研究。
《儒術》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儒家的學說和思想體系。儒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強調人的修養、倫理道德、教育、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價值觀和原則。
《儒術》的拆分部首為“人”和“攵”,其中“人”表示人類,“攵”表示搴取、揮舞的動作。這個字總共有13筆。
《儒術》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文命》一文中。由于它與儒家學說的關系緊密,後人将其作為儒家的代表性詞彙。
在繁體字中,儒術的寫法為「儒術」。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儒術的字形和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論語》是研究儒術的重要文獻之一。
2. 孔子的思想為中國儒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 儒家:指的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他們的學說。
2. 儒家文化:指的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
儒學、儒教
道術、法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