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襦袍的意思、襦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襦袍的解釋

襯裡袍子。 元 戴表元 《南山下行》:“中有一人稱甲族,蔽膝尚着長襦袍。” 元 戴表元 《贈趙子實》詩:“幅巾大帶長襦袍,韋篋錦囊鮮綵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襦袍”是一個古代服飾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可結合文獻和網絡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襦袍指襯裡袍子,即帶有内襯的中式長衣。從結構上看,“襦”原指短衣或短襖,而“袍”為長衣,兩者組合可能指一種有内層的長袍,兼具保暖性與正式性。

  2. 文獻出處
    該詞多見于元代詩文,例如:

    • 戴表元《南山下行》提到:“中有一人稱甲族,蔽膝尚着長襦袍。”
    • 其另一首詩《贈趙子實》中也有“幅巾大帶長襦袍”的描述。
      這些詩句表明,襦袍可能是當時士族或文人階層的常見服飾。
  3. 結構與用途
    根據“袍”的廣義解釋(漢典),袍類衣物多為寬松長款,用于禦寒或禮儀場合。結合“襦”的短衣特性,襦袍可能采用雙層設計,外層為袍形,内附短襦襯裡,兼顧實用性與層次感。

  4. 現代考據局限
    目前關于“襦袍”的詳細形制記載較少,且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元史·輿服志》或服飾史專著以獲取更嚴謹的考據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襦袍是什麼意思

襦袍是一種古代漢族傳統服飾,指的是上身穿着的衣物。它通常由絲綢、棉布或麻織物制成,有長袖,領子高而直。襦袍的下擺至膝蓋。在古代,襦袍是中國古代士人、官員常穿的服飾。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襦袍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襦」和「袍」。

「襦」的部首是衣(衣服),由17畫組成。

「袍」的部首是衣(衣服),由10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襦袍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裝束演變過程。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襦袍是一種宮廷貴族的常服,傍晚穿着。到了戰國末期、秦朝時期,襦袍成為官員的常服。襦袍在唐朝(618年至907年)進一步流行,成為普通百姓也穿着的日常服飾。

在繁體中,「襦袍」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襦袍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光緒字典中将「襦」寫作「禦」,意思是抵擋、禦寒。而「袍」的古代寫法為「襃」,字形較為複雜。

例句

他穿着一件華麗的襦袍,出席了宴會。

她把手中那件古老的襦袍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

組詞

襦衣、中襦、襦裳、麻襦、綢襦

近義詞

襕衫、袍子、衣袍

反義詞

褲子、裙子、袍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