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有所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uò yǒu suǒ wáng,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人神情怅惘、心神不定,仿佛丢失了重要的東西,内心感到空虛失落。其核心在于表達一種強烈的缺失感或精神遊離的狀态。
最早見于西漢《淮南子·原道訓》:
“解車休馬,罷酒徹樂,而心忽然若有所喪,怅然若有所亡也。”
意為:卸下車馬、停止飲酒作樂後,心中突然感到若有所失,怅然若有所亡。此外,《漢書·司馬遷傳》中也引用了類似表達,形容極度壓抑的精神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淮南子》或《漢書》相關章節。
“若有所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可能失去或遺失什麼重要的東西或人。它可以用來描述物品與人的失蹤或消失。
“若有所亡”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拆分它的部首是:若(艹)有(⺄)所(斤)亡(亠)。
按照筆畫拆分,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數分别是:若(8畫),有(5畫),所(8畫),亡(9畫)。
“若有所亡”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根據故事,季氏的宗室被墨子劫持,給晉國留下了“若有所失”的危險局面。後來,人們用“若有所亡”來描述物品或人失蹤的情況。
“若有所亡”的繁體字為「若有所亡」。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若有所亡”為例,每個字的古漢字寫法如下:
若:若字的古漢字寫法為“若”。
有:有字的古漢字寫法為“有”。
所:所字的古漢字寫法為“徂”。
亡:亡字的古漢字寫法為“亾”。
1. 他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結果第二天若有所亡。
2. 一次旅行後,她發現她的相機若有所亡,裡面的照片也都不見了。
與“若有所亡”意義相近的成語有:不翼而飛、無影無蹤、下落不明。
與“若有所亡”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失去、丢失、遺失。
與“若有所亡”意義相反的詞語是:無憂無慮、無憂無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