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如夢初醒 ”。
“如夢方醒”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比喻人從糊塗、錯誤的認識中突然清醒,多指在他人或事實的啟發下恍然大悟。例如:“經過老師點撥,他如夢方醒,明白了自己的問題。”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東周列國志》《水浒後傳》等文獻。
《如夢方醒》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一個人從夢中醒來後,恍然大悟或者猛然覺悟的狀态。這個成語常用于比喻人們在某種情況下心靈突然開悟,領悟到某個道理或者事情的真相。
成語《如夢方醒》的拆分部首是:“孕”、“匚”和“止”,筆畫分别是3、2和5。
成語《如夢方醒》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範晔的《後漢書注》中,其出處是《前漢書·傳》:“誠如目前之觀者,可謂如夢方醒。”在後來的使用中,這個成語漸漸流傳開來,成為常用的成語之一。
《如夢方醒》的繁體字為「如夢方醒」。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在東漢時期,其字形為「如」字的上方是「彐」,中間是「又」,下方是「口」;「夢」字與現代相同;「方」字的上方是「亡」,中間是「方」,下方是「口」;「醒」字的上方是「酉」,中間是「口」,下方是「心」。
1. 某天,學生們突然明白了老師一直在教育他們的道理,仿佛如夢方醒。
2. 長期以來,他對自己的處境一直感到困惑,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如夢方醒,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改變。
組詞:覺悟、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近義詞:茅塞頓開。
反義詞:夢魇如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