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挼藍的意思、挼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挼藍的解釋

浸揉藍草作染料。詩詞中用以借指湛藍色。 唐 白居易 《春池上戲贈李郎中》詩:“直似挼藍新汁色,與君南宅染羅裙。” 宋 周邦彥 《蝶戀花·柳》詞:“淺淺挼藍輕蠟透,過盡冰霜,便與春争秀。” 元 張養浩 《普天樂》曲:“水挼藍,山橫黛,水光山色,掩映書齋。” 清 陳維崧 《浣溪沙·癸丑東溪雨中修禊》詞:“春水挼藍接遠汀,晚山愁黛矗銀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挼藍”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詩詞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通過浸揉藍草(如蓼藍等植物)提取染料的過程。藍草是古代常用的一種天然染色原料,其汁液可制成靛青()。
  2. 引申義:在詩詞中常借指湛藍色,尤其是清澈的水色或天空的顔色,例如“水挼藍”形容碧波蕩漾的湖水()。

二、讀音與字形

三、文學應用舉例

古代詩人常以“挼藍”描繪自然景緻:

四、注意區分

需與“苤藍”(一種蔬菜,屬甘藍變種)區分,兩者字形相近但無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詩》《宋詞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由于部分信息缺失,以下給出的示例文章隻能滿足部分要求,請自行進行適當修改>

《挼藍》的意思

《挼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染料中的蓼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挼藍》的部首是“手”,總計1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挼藍》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染色術語。它的繁體字為「搨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挼藍》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使用了相同的部首和筆畫。

例句

1. 他用挼藍染了一塊綢緞,色彩鮮豔。

2. 挼藍是一種傳統的染料,多用于織物染色。

組詞

挼藍是一個詞語,通常獨立使用,沒有常見的組詞或成語。

近義詞

挼藍的近義詞包括藍靛、蓼藍、藍草等。

反義詞

挼藍的反義詞為沒有染色的白色或其他未經染色的顔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