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頭的坐榻。因其色乳白,故名。 唐 皮日休 《寒日書齋即事》詩之一:“移時寂歷燒松子,盡日殷勤拂乳牀。”
2.石鐘乳根部相聯的地方。又叫石床。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凡乳牀必因石脈而出,不自頑石出也。”參閱《政和證類本草·石鐘乳》、《本草綱目·石三·殷蘖》。
“乳牀”中的“牀”是“床”的異體字,因此該詞實際為“乳床”。根據現有知識推測,其含義可能涉及以下兩種解釋:
中醫/解剖學概念
可能指乳房的基礎結構或支撐組織,如乳腺的基底部分。古代醫書常以“床”比喻承載主體的部位,例如“齒床”(牙龈)、“舌床”等,因此“乳床”或指乳房的生理基礎。
地質/礦物學術語
在鐘乳石形成過程中,洞窟底部承接滴落碳酸鈣溶液的基岩或沉積層,可能被稱為“乳床”。這一用法類似“石床”,強調其作為礦物沉積載體的功能。
由于未找到直接文獻依據,以上為基于詞義結構的推測。若涉及具體文獻或方言,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此外,需注意該詞可能為生僻或古舊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出現。
《乳牀》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供乳嬰兒使用的小床。表示用來哺乳嬰孩的床鋪,供嬰兒睡覺和喂奶。
《乳牀》這個詞可以從部首拆分為“⺼”和“牀”兩部分。其中,“⺼”為“肉”的部首,表示與肉相關或肉類相關的事物,筆畫數為4;而“牀”是單獨的一個字,表示床,筆畫數為7。
《乳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乳牀是古時候使用的一種特殊床鋪,用于哺乳嬰兒。繁體字為「乳牀」,主要在繁體字地區使用。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以《乳牀》為例,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簡練,可以寫作「乳床」或者「乳ସ」。
1. 母親把嬰兒放在乳牀上,輕聲唱着搖籃曲哄孩子入睡。
2. 新生兒睡在乳牀上,享受母愛的滋養。
組詞:乳兒、乳名、乳汁、乳糖、乳房。
近義詞:哺乳床、哺乳器。
反義詞:成人床、普通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