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輭俗”。謂筆力軟弱、俗氣。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昌 花寫生逼真,而筆法輭俗,殊無古人格緻,然時亦未有其比。”《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五年二月二日》:“其匾額皆 喀城 書識 趙廷璧 所書,頗不輭俗。”
“軟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由“軟”(指柔弱、不堅定)和“俗”(指庸俗、不高尚)組合而成,常用于貶義語境,表示言行低俗、不符合道德規範。例如:
特指書法或繪畫筆力軟弱、缺乏氣韻,帶有俗氣。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
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若需學術引用,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歸田錄》等古籍原文。
軟俗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行為或言談過于庸俗或缺乏品味。它可以用來表示某些行為或言論缺乏道德、精神或文化修養,顯得低俗。
軟俗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車」。它一共有10個筆畫。
軟俗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通,不屬于古代典籍中的文言文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軟俗多用于評論社會中不文明或低雅的行為,以及那些缺乏藝術修養或深度思考的作品。
繁體字「軟俗」與簡體字「軟俗」的寫法一緻,隻是字形上稍有差異。
軟俗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在古代沒有使用過這個詞彙。因此,古代漢字中沒有相應的寫法。
他的言談舉止總是那麼軟俗,缺乏修養和風度。
組詞:庸俗、低級、粗俗
近義詞:庸俗、庸脂俗粉、低俗、低級、淺薄、膚淺
反義詞:文雅、高尚、素雅、大氣、優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