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戎帥。軍隊的主将。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而當復加之以思神守一,卻惡衛身,常如人君之治國,戎将之待敵。”
“戎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戎将”指軍事将領或軍隊的主将,最初用于描述古代戰争中指揮軍隊、具備卓越軍事才能的統帥。該詞也可引申為形容武勇威武、英勇無畏的人,不局限于軍事領域。
詞源與核心意義
“戎”本義為兵器、軍隊(如“戎馬”“兵戎”),後泛指軍事;“将”指統帥、領導者。二者結合後,“戎将”特指軍隊中的核心指揮官,即“戎帥”。
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地真》提到:“常如人君之治國,戎将之待敵”,強調其統率與謀略能力。
擴展含義
現代語境中,“戎将”可比喻各領域中的傑出領導者,如體育、藝術或商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強調其帶領團隊取得成就的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戎”的字源或“将”的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解析。
戎将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勇猛的将領或軍事統帥。這個詞常常用來贊美軍事指揮官的英勇和武藝。
按照字典的解釋,戎将的兩個部首分别是戈和人,其中“戈”是兵器部首,表示與戰争、軍事有關;“人”則表示與人類有關。戎将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戎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易·系辭》中有“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之句。其中,“兵者”即可理解為戎将,是指那些在戰場上擔任重要角色的将領。
在繁體字中,“戎将”這個詞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沒有改變。
古代的漢字有很多變體形式,戎将也不例外。據記載,古代的戎将字形多種多樣,有的形狀中間有兩個點,有的右側有兩個小點等等。
然而,在現代漢字标準化之後,戎将的字形就統一了,即“戎将”這個形式。
1. 這位戎将憑借他的勇猛和智謀,成功地擊敗了敵人。
2. 長期以來,這位戎将一直被人們視為軍事英雄的典範。
1. 戎馬:指士兵和戰馬,暗示着戰争的強烈氛圍。
2. 将帥:指軍隊的統帥,也可以泛指任何有軍事指揮能力的人。
3. 軍旅:指軍隊生活和軍事工作。
1. 武将:與戎将意思相近,指的是武藝高強的将領。
2. 将軍:指軍隊中的高級将領,地位較為崇高。
文官:指非軍隊和軍事崗位的官員,與戎将的性質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