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的意思、榮國的詳細解釋
榮國的解釋
昌盛之國。《荀子·富國》:“凡主相臣下百吏之屬,其於貨財取與計數也,寬饒簡易;其於禮義節奏也,陵謹盡察,是榮國已。”
詞語分解
- 榮的解釋 榮 (榮) ó 草木茂盛,引申為興盛:榮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榮悴(榮枯)。 受人敬重,與“辱”相對:光榮。榮升。榮譽。 “梧桐”的别稱。 草開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綠葉素榮。榮華。 姓。 枯恥辱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及曆史文化角度,“榮國”的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
- “榮”
本義指草木繁盛(《說文解字》:“榮,桐木也”),引申為“興盛、顯耀、光榮”。如《孟子·盡心上》載:“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其中“榮”含顯達之意。
- “國”
指國家、邦國(《說文解字》:“國,邦也”),亦指封地或爵位。
二、“榮國”的複合含義
- 使國家昌盛
作為動賓結構,“榮國”意為“使國家繁榮顯耀”。如《禮記·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治國”目标即含“榮國”之義。
- 曆史封號
古代“榮國公”為公爵封號,象征功勳與地位:
- 唐代樊興:唐太宗賜封開國功臣樊興為“榮國公”,表彰其戰功(《舊唐書·樊興傳》)。
- 明代張玉:明成祖追贈靖難功臣張玉為“榮國公”(《明史·張玉傳》)。
- 文學象征
《紅樓夢》中“榮國府”代表賈氏家族的顯赫門楣,暗喻“以榮耀支撐國家綱常”,後成為封建貴族興衰的文學典型。
三、現代應用
“榮國”一詞今多見于:
- 品牌與地名:如“榮國府”景區(河北正定)依托《紅樓夢》IP開發文旅項目。
- 文化隱喻:在學術讨論中借指“國家榮譽體系”或“傳統家國情懷”。
權威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榮”“國”詞條釋義
- 《禮記·大學》(中華書局點校本)
- 《舊唐書·樊興傳》(中華書局校勘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榮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與文獻進行解釋:
一、西周封國(曆史概念)
- 起源:榮國是西周初期的姬姓封國,國君榮伯為周武王同輩貴族。據《國語·晉語》記載,榮公與周公旦、召公奭等并稱“周邵畢榮”,位列文王十臣,是西周開國重要輔臣。
- 地理範圍:早期封邑位于今陝西戶縣西,後可能遷至四川榮縣一帶。四川榮縣得名即源自西周榮國封地。
- 曆史地位:榮國在西周中期仍參與王室事務,如《師永盂》記載榮伯參與周王賞賜田地之事。
二、昌盛之國(文獻釋義)
《荀子·富國》中提出抽象概念:“榮國”指治理有序、禮法嚴明的興盛國家。其核心特征包括:
- 經濟寬松:對財物收支“寬饒簡易”,不過度苛求;
- 禮法嚴謹:對禮儀制度“陵謹盡察”,即嚴格遵守。
補充說明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區分:前者為具體曆史政權,後者是荀子提出的治國理想狀态。現存争議集中于榮國地理範圍,陝西與四川說均有文獻支持。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國語》《荀子》原文及考古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愛嗜頒馬並載蠶家察納常歲長眺存謝釣國豆祭遁逸恩斷意絕二蕭發紒飛崿骨榦鬼吹燈桂花糖國家所有制果銳憨寝盍朋簪後先貨客奸心蠒足挢揉嬌子借拟金紫銀青箕颍匡圍老驢斂邊奁體列支敦士登馬夫面審偶數破屋锵喤擒賊擒王囚命三相四線制掃箒星擅事神蓋實景失心風水裔堂報通光殿兔徑外待王夏韈子聞而生畏橡皮筋峽崥諧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