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財貢的意思、財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財貢的解釋

財賦貢物。 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而獄訟赴訴,財貢輸入,以縣附宣,道路回阻,衆不便利。” 宋 李觏 《安民策九》:“五曰財貢,謂 荊州 之杶榦栝栢, 揚州 之篠簜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財貢(cái gò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指古代地方政府向中央朝廷進獻的財物或賦稅,屬于中國古代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從詞義、曆史演變和制度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構成

    • 財:泛指貨币、物資等經濟資源。《說文解字》釋為“人所寶也”,強調其價值屬性。
    • 貢:本義為進獻、納貢,《周禮·天官·大宰》載“以九貢緻邦國之用”,指地方對中央的義務性繳納。

      組合義:地方以財物形式向中央政權繳納的賦稅或貢品,體現財政隸屬關系。

  2. 與相近詞的區别

    • 賦稅:廣義涵蓋土地稅、人頭稅等常規稅收;財貢更側重地方專項上供,常含特産、珍品(如絲帛、金銀)。
    • 朝貢:多指藩屬國向宗主國的進獻,而財貢主要用于國内地方與中央的財政關系。

二、曆史制度背景

  1. 唐代以前:貢賦并立

    秦漢時期實行“租賦制”,田租歸地方,賦錢(如口賦、算賦)部分上繳中央。至唐代,財貢成為“庸調”(絹布、勞役折現)的補充形式,如《新唐書·食貨志》載“諸州貢物,皆取當土所出”。

  2. 宋代:制度化與擴展

    北宋推行“上供”制度,将地方財賦明确分為“留州”“送使”“上供”三部分。其中“上供”即財貢的核心,包括錢币、糧帛及地方特産(如福建荔枝、蜀錦),《宋史·食貨志》稱“諸路上供歲有定數”。

  3. 明清演變

    明代“起運”制度承襲宋制,将地方稅糧按比例解運京師;清代進一步規範為“地丁錢糧”,但特産貢品(如江南織造、景德鎮瓷器)仍屬財貢範疇。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古代典章

    • 《周禮·天官·冢宰》:“以九賦斂財賄,以九貢緻邦國之用。” 財貢屬“九貢”範疇,包括祀貢、器貢等細分類型。
    • 《文獻通考·征榷考》:“唐中葉後,藩鎮截留財賦,中央仰給江淮財貢。” 反映財貢對中央財政的支柱作用。
  2. 現代辭書與學術界定

    • 《漢語大詞典》釋為“地方向朝廷繳納的財物”(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 經濟史學家梁方仲在《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指出,唐宋財貢是“中央集權財政的體現”,其規模直接影響國力盛衰。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脫脫等,《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1985年。
  3. 馬端臨,《文獻通考》,中華書局,2011年。
  4. 梁方仲,《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華書局,2008年。
  5.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網絡擴展解釋

“財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ái gòng”,基本含義指財物或賦稅的進貢、捐獻。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含義

“財貢”由“財”(財産、財富)和“貢”(進獻、捐獻)組成,字面意義為“財物的進獻或捐獻”。在古代,常指地方向朝廷繳納的財物或賦稅,以表忠誠;現代也可泛指慈善捐款、納稅等行為。

2.曆史背景

3.使用場景

4.文獻例證

宋代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5.總結

“財貢”既是一種曆史制度(地方向中央進貢財物),也是一種廣義的財物捐獻行為,涵蓋古代賦稅和現代公益捐贈。其核心含義在于“通過財物表達忠誠或履行義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賦稅制度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宋代經濟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絹斜封八奸半心半意迸箨别念弼輔碧淚臂力鬓顔茀祿澄澹錯薪道在屎溺大衆哲學鐇風窦附阻關系戶寒埃寒草恒人洪藻花叢黃龍旗慌惘教務長解甲倒戈積劫計日可期九如汲縣冢巨變零陵呂公馬質沒法沒天門下侍郎碰壁青艾青薠清狂清清早曲穴仁烏三法沙門神根神職,聖職手高眼低四腳蛇田父野老通首至尾頹綱退運吞劍伎馱梁脫棄望海台尪卒物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