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宂口的意思、宂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宂口的解釋

謂吃閑飯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居數年,財益稱雄。而女督課婢僕嚴,食指數百無宂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宂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拼音為rǒng kǒu,字面意思指“多餘的人口”,特指不勞而食、吃閑飯的人。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小二》:“居數年,財益稱雄。而女督課婢僕嚴,食指數百無宂口。”

具體解釋:

  1. 語義構成:

    • “宂”同“冗”,意為多餘、繁雜;
    • “口”指人口。組合後強調“多餘的無用之人”。
  2.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本中,描述家族、團體中不參與勞動、消耗資源的成員。例如蒲松齡原文中,強調主人公管理嚴格,即使家族人口衆多,也無“宂口”(閑人)。

  3. 現代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但可通過其構詞邏輯理解類似概念,如“冗員”“閑職”等。

注意:

由于“宂”屬于生僻字,現代書面語中多寫作“冗口”(但古籍中仍保留原字形)。如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聊齋志異》原注或清代字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宂口的意思

《宂口》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闵”,音同“皿”。該字可以指“讓步”、“容許”、“虛心”等含義。

宂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宂口》由宀(宀字頭)和口組成,宀作為部首,表示與屋宇相關的含義。它的總筆畫數是5畫。

宂口的來源

《宂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在甲骨文中,它被用作姓氏的代稱,後來也用作動詞,表示“容納”、“接納”等含義。

宂口的繁體

《宂口》的繁體字為「閔」。

古時候宂口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宂口有多種寫法,如“闵”、“皿”等。這些寫法都是宂口的異體字,但現代漢字規範化後,統一使用“闵”作為它的标準字形。

宂口的例句

1. 他能宂口讓着對方,表現出了他的寬容和大度。

2. 在争論中,他選擇了宂口,避免了不必要的沖突。

宂口的組詞

組詞:宂口聞、宂口人、宂口誠、宂口克

宂口的近義詞

近義詞:讓步、容許、默許

宂口的反義詞

反義詞:堅持、拒絕、抵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