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器。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兵器》:“凡諸兵械置五庫以貯之,戎具精勁,近古未有焉。”《宋史·李漢瓊傳》:“ 漢瓊 上謁,陳邊事稱旨,命為 滄州 都部署,加賜戰馬、金甲、寶劍、戎具以寵之。”
“戎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軍事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戎具指古代戰争中的兵器或軍事裝備,是士兵作戰時依賴的工具。這一概念源自“戎”(軍隊、兵器)與“具”(裝備、工具)的組合,強調戰争所需的器物屬性。
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
部分資料指出,戎具不僅包括冷兵器(如刀劍、戰車),還可能涵蓋铠甲、盾牌等防禦裝備,甚至延伸至火器或軍事工程設施(但需注意,此類擴展多見于現代解釋,古代主要指傳統兵器)。
總結來看,“戎具”是古代軍事語境下的專有名詞,多用于描述與戰争直接相關的武器和裝備。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兵器的分類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周禮》《宋史》等文獻。
戎具是指戰争中所使用的各種武器和軍事裝備的總稱。它是指為戰鬥而準備的物品,如武器、盔甲、箭矢等。
「戎」是由「戈」和「力」兩個部首構成,共有9個筆畫。
「具」是由「口」和「工」兩個部首構成,共有8個筆畫。
「戎具」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和戰争曆史。在古代戰争中,士兵需要使用各種武器和裝備進行戰鬥,因此形成了這個詞語。
「戎具」的繁體字為「戎具」,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戎具」可以寫作「戎具」或「戎具」。
1. 這座博物館展示了各種古代的戎具。
2. 在古戰場上,可以發現大量的戎具。
3. 确保上好戎具對戰争的勝利至關重要。
1. 戎裝:指士兵在戰鬥時所穿的軍服和盔甲。
2. 戎馬:指戰争中所使用的馬匹。
3. 戎行:指戰士或軍隊的行軍、出征。
兵器、武器、兵戎
文具、書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