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遞。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記》:“唯馹遽之途,欹危隘束,其丑尚存。”
“驲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rì jù,其核心含義與驿遞(古代傳遞公文或消息的驿站系統)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唐代劉禹錫在《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記》中寫道:“唯驲遽之途,欹危隘束,其丑尚存。”
此句描述驿路險峻狹窄,側面印證“驲遽”與驿道運輸的關聯。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研究。如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其具體指向(如驿路、傳令系統等)。
驲遽是一個漢字,其意思是突然、急速。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驲遽共有11畫,其中“馬”是它的部首,而“舉”是它的偏旁部首。
驲遽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隋朝時期。現代漢字簡化後,驲遽已經很少被使用,而繁體字“馹遽”則更加常見。
在古代漢字中,驲遽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舊字形中“馬”字部分寫作“馬”,而“聿”偏旁在舊字形中則寫作“毹”,所以整個字的寫法是“馬毹”。
他驲遽加速,迅速沖過終點線。
- 驲祝:指争執、争辯,形容争吵不休。
- 遽勿:意為不要急着做某事,勸告他人不要急躁。
驲遽的近義詞是突然、急迫,反義詞是緩慢、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