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任意。任隨心意,不受拘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明帝 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晉書·劉聰載記》:“ 孝成 任心縱欲,以婢為後,使皇統亡絶,社稷淪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總術》:“是以執術馭篇,以善弈之窮數;棄術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明 楊漣 《劾魏忠賢疏》:“而皇皇天語,提起放倒,信手任心,令天下後世視皇上為何如主?” 魯迅 《<稽康集>跋》:“校者一用墨筆,補阙及改字最多。然删易任心,每每塗去佳字。”
(2).任其自然而不造作。 晉 稽康 《釋私論》:“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
(3).用心,盡心。《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毛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試撫弄一過,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時,大人休得見罪。”
“任心”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行為或決策完全依照個人意願,不受外界限制。例如:
強調順應自然狀态,不刻意修飾。例如:
指專注投入,竭盡心力完成某事。例如:
“任心”的三種核心含義既有行為層面的自由(如任意而行),也有哲學層面的自然觀(如順應本真),同時包含态度層面的專注(如盡心竭力)。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背景判斷。
任心這個詞來自于漢語,它的意思是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心态。拆分部首為心和任,心作為部首,意味着與情感、思維相關的概念,而任則************、隨意的态度。
任心的筆畫總共有12畫。其中,心部有4畫,任部有8畫。
任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的記載來源較為模糊。在古代的漢語書籍中,可以找到部分與任心相關的典故和著作。這個詞彙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也較高。
繁體字中,任心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任心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史料記載,任心常用的古字寫法有“忍”、“悻”、“姙”等。這些寫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見使用。
以下為任心的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一種任心态度,不拘泥于傳統的觀念,勇于創新。
2. 她的生活方式總是那麼隨心所欲,充滿了任心的态度。
組詞方面,與任心相關的詞彙有:任性、任性妄為、任意、不拘一格等。
同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的詞彙有:自由心态、不羁自在、放任自流、隨心所欲等。
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的詞彙有:拘束、束縛、約束、顧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