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衽席不修的意思、衽席不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衽席不修的解釋

謂生活上不加檢點。語本《周書·皇後傳序》:“ 太祖 創基,修衽席以儉約; 高祖 嗣曆,節情6*欲於矯枉。”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盧隱 、 李峭 ,皆 王鐸 門生,時議皆以衽席不修,屢黜辱。”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衽席不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衽席不修”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èn xí bù xiū,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 核心含義
    該成語最初源于《周書·皇後傳序》的典故,字面指“不整理床席”,實際引申為生活作風不檢點,尤其涉及男女關系或日常行為缺乏約束。例如宋代王谠《唐語林》中曾用此詞批評官員因私德問題被貶黜。

  2. 延伸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了另一層含義:形容懶散不修邊幅,即不注重儀表整潔或行為散漫。例如形容某人衣着邋遢、居所淩亂時可用此成語。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含貶義。既可批判道德層面的失範(如私生活混亂),也可描述生活習慣的邋遢(如疏于整理内務)。

  4. 注意區分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涉及曆史文獻或道德評判,通常側重“不檢點”;若描述日常狀态,則可能偏向“不整潔”。

建議進一步查閱《周書》《唐語林》等典籍原文,了解其曆史用法和演變(可參考、3、5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衽席不修是一個意為散亂、不整齊的詞語。它由“衽席”和“不修”兩個詞組成。 衽席拆分部首和筆畫:衣(衣服部首),冫(冰部首) + 巾(巾部首),共5筆。 不修拆分部首和筆畫:一(一點水),匕(勺耳部首) + 彡(彡部首),共4筆。 衽席不修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複雜。傳說據《左傳》記載,衽席最初是指床上的床具。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指被褥或者躺在床上的狀态。而不修則是指不整齊、不整潔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衽席不修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有時可能會稍微簡化一些筆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依然是衣冫巾和一匕彡。 例句:他的書房裡亂七八糟,衣冠不整,簡直是衽席不修。 組詞:衽席、不修。 近義詞:雜亂、淩亂、混亂。 反義詞:井然有序、整齊劃一、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