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性而不受拘束。 明 高啟 《詠隱逸·陸龜蒙》:“ 魯望 好任散,心與太古期。”
關于詞語“任散”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任散”是一個漢語成語,由“任”(放任)和“散”(無拘束)組成,意為“任性而不受拘束”,強調行為或性格上的自由放任,不受外界規則或限制的約束。
語義擴展
該詞多用于描述不遵循常規、追求自我意願的狀态。例如,明代詩人高啟在《詠隱逸·陸龜蒙》中寫道:“魯望好任散,心與太古期”,通過詩句展現人物超脫世俗、追求本真的形象。
使用場景
近義與反義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釋義和現代詞典解釋。如需查看具體詩句或典籍引用,可參考相關文學注解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任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放肆、自由、隨便。
《任散》的部首是「人」和「散」,它的筆畫數是12畫。
《任散》一詞是由「任」和「散」兩個漢字組成的,它的繁體字是「任散」,在繁體字中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在古時候,「任散」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他對自己的生活毫不在意,總是任散地度過每一天。
2. 她散漫的性格讓她難以專心做事,總是隨意行動。
組詞:“任性”、“放任”、“自由散漫”。
近義詞包括:隨意、放縱、放肆、懶散。
反義詞包括:約束、嚴謹、嚴格、守紀。
【别人正在浏覽】